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危险的鱼翅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鱼翅本身其实并不危险,危险的是其背后畸形的消费文化与观念,是饮食者对一种远洋深海生物保护的漠然,是公款消费依旧无法受到有效约束的又一个证据。

  本报今天的第六栏,重点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鱼翅消费危险的真相。鱼翅,一种在豪华酒楼里被奉为高档珍稀菜肴的鲨鱼制品,正迎合着中国内地一些人越来越强烈的消费需求。不过,这种所谓的高档菜肴,不仅缺少营养,还因为其取材于鲨鱼而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

  这一点,多数消费者是缺少认识的。指称食用鱼翅与营养负相关,确实颠覆了许多人的传统认知。在一般的理解里,鱼翅为海味珍馐,富有营养,消费鱼翅则显得既有身价又有品位。

  说鱼翅是海鲜食物中的

奢侈品,少有人会反对。不过,从现今的形势来看,这种奢侈品已逐渐有了普及化的趋势。鱼翅消费的普及,固然有中国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能力大为提升的原因,但同时,也有一种并不健康的消费文化存在,这就是一些新富者对于显示身份、摆阔等行为的热衷。在这里,鱼翅成为一个道具。

  其实,作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吃”已经很难成为显示其身份的一种方式了。改革开放近30年,社会的转型、国际视野的开阔、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既在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更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情趣需求。更多的企业家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关注。简单的炫耀消费,不仅很难得到社会舆论和圈内人士的认同,也很难满足先富者的心理需求。更多有责任的先富者和企业家,已经开始把社会的不均衡发展纳入视野,对

和谐社会建设的参与以及慈善事业的关心,开始超越他们对类似“鱼翅”奢侈需求的简单满足。

  当然,若单从奢侈品的角度来衡量鱼翅消费,难以得出明晰的价值判断。从广义的奢侈品消费行为来看,此类消费究竟是非黑白的观点争论一直存在,而鱼翅作为“吃”中的奢侈品,一定同样绕不开类似的争论。但这里的关键在于,消费鱼翅有着很强的负外部效应。就在上个月,中国社会调查所和美国野生救援协会曾联合在北京发表一份报告,称鱼翅消费导致鲨鱼种群数减少。过去数年里,鲨鱼族群数量的锐减与人类大量食用鱼翅关系密切。

  如此,鱼翅被大量食用的非正当性也就清楚无疑。鲨鱼远在深海里生存,与中国消费者相隔甚远,但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自有其必然的生命存在空间。如果鱼翅食用者对美味的追求和身份的显示必须建立在鲨鱼种类的急剧减少上,前者的行为显然是不道德的,是漠视其他物种生存权利的。

  遗憾的是,尽管这种非正当性不难被认识到,但鱼翅消费近年来一直有增无减。在畸形的消费文化“指使”下,新富群体对这种珍稀的海鲜食物的追逐,的确显示出一种非理性。而对鱼翅的消费行为推波助澜的,则是近年来热度依旧不减的公款吃喝风气。

  部分政府公务人员利用公款大吃大喝,且屡禁不止,这是一个老问题。有关公款吃喝动辄上千亿的数据,也经常被媒体曝光。尽管各地政府出台许多措施,试图刹住公款吃喝的不良风气,但坦率而言,此类行为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更糟糕的是,公款的消费行为亦有“竞争性”,也有消费品的升级问题。鱼翅消费往往价格不菲,在这种消费品的背后,隐藏的是风气的不正乃至腐败。

  应当看到,在鱼翅消费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还是很清醒的,并有实质性的制度措施。除了为保护鲨鱼等海洋生物出台的一些法规之外,2004年11月起,中国还开始对鲨鱼制品进口附加关税。不过,税收的调节手段力量显得太小,远不足以挡住各类热切的鱼翅消费需求。因此,在市场上,假冒的鱼翅也开始大行其道。如同其他许多领域的商品一样,当鱼翅也被拷贝盗版,真假鱼翅一同混迹于各类豪华餐厅之时,小小鱼翅反映出的是更为真切的转型市场的乱象。

  如果鱼翅的普及性消费,非要以仿制品泛滥,最终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并由此来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这不能不令人感叹;如果非要因为食用鱼翅本身可能产生的对人体的伤害,才能改变一种畸形的消费文化,才能使得公款消费的兴趣从这个领域转移,或许就不仅仅是让人感叹的问题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