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俄罗斯忧虑:现在失面子 将来失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6日 15:09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沈丁立

  “挤兑”俄罗斯

  最近,俄罗斯与美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分歧加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俄罗斯对美国加强在欧洲地区的导弹防御部署表示强烈不满。但是,从美国拟议中将在欧洲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的规模来看,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尚不至于受到美国在海外部署导弹防御太多的负面影响。由此而言,俄罗斯方面对美国的抱怨基本上还是出于政治动机。

  自克林顿总统任期后期以来,美国加速导弹防御发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导拦截试验后,美国已经开始在本土的阿拉斯加开挖陆基拦截导弹发射井。此外,美国又在本土以外加速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美国早先已经升级了部署在英国的预警雷达,现在又在北约框架下征得了北约新盟国波兰和捷克的同意,拟在中欧建设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反导基地,具体计划是在2012年左右在波兰部署10个导弹拦截系统,并在捷克建设反导雷达站。另外,美国正将反导系统触角伸进高加索,美国军方已表示将在外高加索部署机动反导雷达。

  对于美国的所作所为,俄罗斯领导人大为不满。俄罗斯文武官员在不同场合接连不断发表针对美国导弹防御的强硬言论。普京总统表示,基于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不断东扩”,俄罗斯不得不有所行动,他已公开把美国称为帝国主义。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谈到美国在捷克和波兰等国部署反导系统时明确表示,“以伊朗和朝鲜目前拥有的导弹技术水平,根本就打不到美国和它计划部署反导系统的那些东欧国家。”俄罗斯因此威胁将退出《中导条约》,甚至威胁将战略导弹瞄准波兰与捷克,威胁以战略轰炸力量对在波捷的美国反导阵地实施先发制人。

  人们不必天真地相信,美国在中欧地区部署反导力量的目的真是为了对付伊朗,那至多是在长程时间段内的副产品目标。美国目前的真正目的,显然是为了“挤兑”俄罗斯。尤其是美国在外高加索部署机动反导雷达,无论是部署在格鲁吉亚还是阿塞拜疆,都十分迫近俄罗斯,这势必给有效拦截发射自俄罗斯的战略导弹提供更多的战略预警时间。

  不智之举

  在此,我想指出的是,一方面俄罗斯对其所面临的威胁有夸大的嫌疑;另一方面,美国与北约如此抵近俄罗斯来部署导弹防御实属不智。

  美国抵近俄罗斯进行导弹防御系统的前沿部署,对美国来讲,在军事上可能有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争取及时击落从俄罗斯境内被“偶然发射”的导弹,或者是未经俄罗斯“最高当权授权发射”的导弹。也就是说,既帮助俄罗斯避免它本来就无意对美国或其盟国发射的导弹,又保障美国及其盟国避免受到无妄之灾,并避免美俄在不经意间发生严重误会与对抗。只要美国部署有限规模的反导系统,譬如将就像现在决定在波兰部署10个反导拦截器,美国这种规模的部署不会根本逆转俄罗斯的战略安全态势。在一定程度上,部署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有点类似过去的《反导条约》分别给予美苏部署有限导防能力的权利。

  第二,削弱俄罗斯可能刻意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有限核打击。但是,在美国仅仅在中欧部署10枚拦截导弹的情况下,美国因此可能至多拦截俄罗斯的10枚战略武器,也可能是少至一至数枚,甚至可能全部拦截失败,这取决于单枚反导导弹的拦截成功率究竟如何。

  第三,在一场由美国可能对俄罗斯率先发动的核打击中(纯属理论假设),美国事先部署好的有限导弹防御系统所赋予它的一定的前沿反导能力,将有限程度地削弱俄罗斯可能实施的核报复。

  在第一种情形下,美国实际上并不对俄罗斯构成威胁。只要俄罗斯无意进攻美国,由俄罗斯偶然或未经授权发射的核武器,本身就可能导致美俄相互误判对方意图,并可能造成双方无谓地大规模相互攻击,这种局面本身对俄罗斯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方面若拦截俄罗斯误发或错发的进攻性导弹,应有助于促进美俄之间的安全平衡。

  在第二种情况下,若是俄罗斯蓄意对美国进行核先发制人,美国部署在波兰的10枚拦截导弹对俄罗斯现役的几千枚战略武器以及经由核裁军而退役但仍然库存的数千枚战略核弹头,不构成有效的实质性威胁。

  在第三种情况下,要是美国采取核先发制人,即使美国现役的核武器全部发射,美国仍然未必能在第一次打击中彻底消灭对手全部的核武器。至少,美国要一次性地全部摧毁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及潜射战略核导弹,几乎不可能做到。在心理上,美国当局和民众根本无法接受俄罗斯剩余核力量对美国实施的战略核反击。这种情况下,那10枚拦截导弹对俄罗斯的核反击根本拦不住,况且由俄罗斯的海基战略导弹在全球水域对美国实施核打击,可能根本就没有给美国在波兰的导弹拦截器留下任何拦截的机会。

  从美国决定部署的反导系统数量来考察,10枚反导拦截器对俄罗斯要是能起什么作用,只可能发生在上述第一种的情形下,即拦截由俄罗斯偶发或未经授权的发射。对此,俄罗斯威胁对波捷进行战略瞄准或轰炸,显然主要不是出于军事和技术的原因,而更可能是由于政治方面的考虑。

  意在北约东扩

  美国既然在军事上不可能通过有限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占便宜,那它为何仍然乐此不疲?理由并不复杂:导弹防御体系东扩是北约东扩的一部分,而北约东扩的目的虽然不是为了侵略俄罗斯,它却是通过扩大防区而制约俄罗斯,包括防范俄罗斯日后反扩张,削减俄罗斯民族在时机成熟时再度扩张的战略空间,也就是说,美国与北约加快通过包括导弹防御在内的东扩来挤压俄罗斯,它意图削弱俄罗斯未来可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的压力而在客观上强化了俄罗斯目前所产生的不安全的感觉。

  因此可以认为:美国利用北约实行东扩,充其量不过是预占地盘,对俄罗斯实行战略预防,但美国方面尚未企图借此为大规模进犯俄罗斯做战略准备。在战略意义上,美国以预防和抵压为手段,对削弱俄罗斯未来可能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实施“先发制人”。

  在冷战时期,美苏在进行军备竞赛时,双方都发展过超量的武器装备,但目的从来只有一个,就是防备对方可能发动的侵略,而不是率先侵略。今天,我们仍然看不到美俄意图对对方先发制人,美方并无理由和意图要去侵犯俄罗斯。从英国到波捷再到高加索,美国更加抵近俄罗斯发展导弹防御,不是为了对俄罗斯大打出手,而是虚妄地追求“绝对安全、能攻能防”的国家战略。美国具有能攻而又不太怕对方进攻的能力,不表明美国因此要对俄罗斯率先进行进攻。

  对此,俄罗斯十分清楚。它之所以表示不满,其实不是因为北约的反导部署削弱了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安全,而是因为北约政治和军事体系的东扩,将挤压俄罗斯的战略外围。俄罗斯的周边国家被纳入北约体系,通过反导与北约关系紧密化,将妨碍俄罗斯对周缘地区利益的伸展,尤其是对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并重返世界政治舞台的核心,产生很大的牵制。

  算一笔账,更能看出美国的反导部署对俄罗斯不构成实质性威胁。俄罗斯现役部署的战略武器有几千枚,若以3000枚计,以美国拦截导弹的拦截成功率为50%计,那美国发射4个拦截弹才能实现94%的系统拦截率,这样需要耗费美国12000个拦截弹,才能彻底对付俄罗斯的全部战略力量。所以,若不考虑美国进行先发制人,而只是假定俄方发动全力以赴的核打击,那么,10个在波兰部署的拦截导弹对俄罗斯的战略意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每个拦截弹的研发与部署费用为10亿美元计,那么,12000个拦截弹的系统共需美国纳税人支付12万亿美元的高昂代价,即目前美国年度军费水平的20-30倍,这个天文数字是美方难以承受的。因此,在俄罗斯目前的战略力量面前,美国并无能力发展一个完美的陆基反导系统使美国彻底安全。

  在上述假设下,美国的导弹防御仍然留下了6%拦截失败的严重问题,即在俄罗斯倾力打击下,即使美罗斯倾家荡产实施饱和拦截,仍将有180枚俄国的氢弹核武器能够突破美国的反导防线。人们注意到,上述假设还没有考虑到俄罗斯的“白杨”导弹系统不会让对手的拦截弹取得50%的单枚拦截率。

  如是观之,俄罗斯对美国的导弹防御不会示弱。目前,俄罗斯的战略进攻能力可能已经落后于美国,但莫斯科破除美国导弹防御的本事仍然绰绰有余。应该说,在美国的导弹防御面前,世界各国中应该是俄罗斯最不受影响。

  俄罗斯与美国发生龃龉,是因为现在失面子,将来失空间。失面子可以理解,但若能调整心态韬光养晦,俄罗斯恐怕只能接受北约东扩的事实。北约使命在最近有所溢出,但基本仍属防御性机构。原苏联体系内的成员愿意与北约发生安全联系,俄罗斯虽然恼火,但却无法阻止,还是反映了俄罗斯当前综合国力的不足。

  俄罗斯目前无意也无力像前苏联那样对外扩张,但对过去的势力范围逐步被美国和北约接收,断然不会感到满意但却无能为力。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酝酿的新版军事学说将美国和北约作为主要对手,对波兰和捷克将要部署导弹防御进行武力威胁,这种对外政策可能并不会改善俄罗斯所面临的国际处境。

  需要指出,由于美国在波捷部署反导系统的实际军事意义只是击落被俄偶然发射和未经授权的导弹,为了达到同样目的,美国完全不必这么抵近部署。美国旨在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崛起空间,引起俄罗斯的剧烈反对,同样表明了华盛顿领导人的不智。

  (作者系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