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法国电影产业启动远比好莱坞早,但是产业化经营并未改变法国电影整体上的“艺术至上”追求,法国电影界的主导思想也是艺术至上,这使得法国电影越发向“小众艺术”靠拢。法国电影不仅失去了众多的国外市场,其本土电影市场也不断受到好莱坞的进攻法国电影阻击“好莱坞”
□ 本报记者 刘峰
多年以前,当让·雷诺还是一个司机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能演电影,而且还能红遍全球,并来到中国与中国观众见面。
法国电影集团主席赛都先生说,“我知道我们这样做有很大的危险,因为可能很多人都是冲着让·雷诺来的,而不是冲着法国电影来的。”赛都先生的话中颇有些无奈。推广法国电影的重任似乎都落在了某一个演员的身上。
事实上,尽管法国电影产业启动远比好莱坞早,但是产业化经营并未改变法国电影整体上的“艺术至上”的追求,法国电影界的主导思想也是艺术至上,这使得法国电影越发向“小众艺术”靠拢。法国电影不仅失去了众多的国外市场,其本土电影市场也不断受到好莱坞的进攻。
赛都先生说,法国电影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短暂高潮后,自七十年代开始逐渐走下坡路,法国电影的推广之路也一直进行得比较艰难。
逝去的黄金时代
这次来北京的导演贝尔多,在导演《我的模特生涯》前已经做了8年演员。她说自小时候感受到的法国“新浪潮”的余热依然影响着全世界的电影人和观众。那个时候可以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电影,“因果关系松散、叙事不连贯、情节脱离主题”等各种各样的电影层出不穷。《筋疲力尽》、《狂人彼埃洛》等影片会让人兴奋不已。
事实上从四十年代起,法国电影就开始出现疲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保卫法国电影委员会”等一些民间组织开始介入。1948年法国公布了一系列带有强制性质的本土电影保护和资助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本土电影的放映比例,对好莱坞电影实行配额限制,并对好莱坞影片征收重税,税收用以贴补法国电影。
1959年到1966年法国共拍摄了32部片子,这些片子形成一股潮流,也就是“新浪潮”。包括特吕福、戈达尔、夏布埃尔、雅克·里维特、侯麦等等。这股潮流迅速席卷了全世界,其中很多影片都成为日后某类风格电影的开山之作。“新浪潮”不同于四五十年代的“左岸电影”。整个六十年代,法国的历史似乎都是围绕着电影展开的。“五月风暴”更是让法国的电影精神和各种电影理念传播到法国各地,并开创了数个电影流派。
对于这些儿时的电影记忆,贝尔多想起来很是怀念。
法国电影集团主席赛都说,在那个黄金年代里,法国诞生了非常多的动作片和冒险片,这让法国电影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但随着法国电影的经费投放日益减少,法国电影的地位逐渐被好莱坞电影所取代了。
法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就这样让位给了好莱坞。“这是金钱的力量。”贝尔多说。但事实上这又是创造的力量。
法国电影的衰落
贝尔多的成长过程就是伴随着法国电影的衰落过程,当然这种衰落对于爱好法国电影的人来说,要承认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电影票越来越贵了。一张票接近40法郎,以至让大家选择去咖啡馆消磨时光。
与此同时,开放的法国电影市场也让法国电影在本土的竞争越发激烈。自八十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在法国本土占的份额已经接近2/3,法国电影本土票房的占有率每年也仅在30%左右。虽然1993年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法国政府提出“文化例外”的贸易原则,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将“好莱坞”拒之于国门之外,同时法国政府也再一次加大对非营利性文化领域的投资力度,但是,面对好莱坞的强大攻势,法国电影仍然举步维艰。
法国电影联盟总代表布法尔女士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观影口味向大制作的发展,好莱坞电影显示出它的动效、大制作的优势。”
艰难的突围之路
当记者提出“法国电影如何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中保护自身?”问题时,让·雷诺显然有些不耐烦,他说“我只是一个演员,无法回答关于电影产业的问题”。但是这次他带着大制作的《决战帝国》来到中国,至少就是一种答案。法国电影除了在本土保卫自身的领地外,也在四处出击,以扩大在国外的影响力。
“在法国本土,虽然不敌好莱坞电影,但是在逐步回升。”贝尔多的处女作《我的模特生涯》投入很少,票房却全线飘红。这次能被法国电影联盟带到中国,也可以看出法国电影的策略。
正如在中国举办法国电影展来推广法国电影一样,法国电影也在世界各地加强宣传和推广,誓在夺回失去的领地。布法尔自豪地说,“去年法国电影创造了近10年没有的好成绩。法国之外的观众达到7300万,仅在美国就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并且此次12部来华影片中有6部被购买,这个数字对她来说也是值得骄傲的。
正因为如此,贝尔多踌躇满志地打算拍摄她的下一部电影,电影的剧本就是她自己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