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言语的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 19:54 《财经时报》

  ——《中国经济热点透视》背后

  □ 叶敏

  提笔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刚获知上海市的二手房市场出现连续8个月的稳步下跌。这本书和这篇书评在我看来也就更具意义。

  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今天,每个人几乎都融入了经济人的角色。这一角色意味着不管你的社会地位与角色是什么,都有一种逐利的倾向。政府官员、市井小民、白领蓝领都在关注身边的经济,直至中国的宏观调控这种层面,这种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何时买房卖房,小企业出口该拿何种外币比较保险,这些蝇营狗苟的小利实则最需要理性的判断。而地方政府应该在哪些地方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哪些地方应该进行管制,做这些判断至少得需要有一些经济的眼光和为大众谋福利的思想。中国的问题纷繁芜杂,就拿房地产来说吧,大多媒体的态度是值得反思的。常看到地方性的小报也极关心热点问题,可惜遇到问题时关于热点的判断和分析便不知所云,误导大众。

  正因为如此,今天,什么样的人在帮助民众判断热点问题,指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是至关重要的。《财经时报》能够找到像陶冬博士这样的人士来书写时评,是值得夸赞的;陶冬博士对于这样的时评市场的关注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在飞机上完成这样的工作很值得赞赏。媒体需要向大众交出这样的卷子。

  这本书是属于大众的。无须多少专业分析,但是关于热点的判断要准,眼光要犀利,关于趋势的分析、涉及的因素要画龙点睛,针对问题的态度要理性。出版社和媒体应该关注大众的需求,而这样一本书应运而生正是注意到了这种需求。报纸和杂志的平面化倾向太强,几乎做不到沉淀,而以书的形式出版,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回到这本书本身,本书基本上是陶冬博士2004年和2005年在《财经时报》发表的时评组成的。《财经时报》对于“角度、深度和宽度”的承诺并没有全面兑现,角度和宽度能过关,深度就很勉强。不过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时评已经足够交差。

  本书的编排还算合理,文章的筛选也确实反映了热点问题,尽管有少数文章只能算是凑数仅仅是介绍而已。中国经济的变局、钢铁业的惨胜结局、地产风云以及油价起伏、汇率争战,这些不仅仅是热点问题,更忠实地纪录了2005年的中国,也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以及未来。上海的二手房价格还在跌,油荒也赖着不走,陶冬博士凭着他作为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的实力以及对中国经济研究的热情,其实把我们2006年的许多事情都猜到了,尽管他也有猜错的时候。

  在陶冬的中国经济热点透视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我们作为整体的不理性,我们面临的危机和转机。“借来的增长”让有志之士脊背发凉,“上海房地产八大谎言”则让人惊悚,竟是我们自己造就了这样的谎言。言语无声,却在在是一种力量,透过陶冬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怎样的自己。

  在《中国经济热点透视》背后,我们要学习的是他对理性分析的追求,以及为大众服务的思想。衷心希望本书只是一个开始,为大众服务的分析市场还未被大家认识到重要性,希望更多的人士加入到这样的队伍来,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样,我们的世界会更理性;中国的经济被世界所认同的就会更多,也会更宽广。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