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金马奖:褪色的浮华与光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20:03 《财经时报》

  看到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时,总感觉那不是《悲情城市》的侯孝贤,而成了“英雄末路”的无奈,不知道是他在用电影纪念自己的美好岁月,还是缅怀自己在台北的几段爱情。总感觉在浮华的光影里,人是那么的荒芜、生活是那么的缓慢。舒淇也是在这种迂回的时光缝隙中演绎着一个女人的所有风情,最后不过是含而不露的内心骚动而已

  □ 楚词

  与去年一样,当金马奖最后一个大奖揭晓时,所有记者的表情都有些木然,显然并没有出现什么黑马,其实这并没有违背大家的预期,可是很多记者还是会前往,如同我们每天中午都会去麦当劳坐坐,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中年迟暮的尴尬

  除了看看台湾的自然风光,当然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是看美女,这些因电影而来的明星自然比街头美女养眼。可是如果每届都是差不多的面孔也会让眼球疲倦,所以金马奖的老常客张曼玉等也甚少出现了。从青春灿烂就与金马相伴,转眼间已到了中年,怪不得刘德华抱怨命运不公,去年金马终于偿了他的心愿,为他加冕封帝。“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刘德华皱纹密布的笑容多少有些辛酸,毕竟岁月不饶人。想不到金马从1962年创办至今,也如这些艺人一样进入了中年。

  在灯光交映的舞台上,美女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俏笑顾盼,可毕竟美人迟暮,不论她们多么用力,内心的沧桑总是无法用华丽的衣衫掩藏。

  金马奖也一样,在他40岁时,突然关注边缘电影,把大奖颁给《榴莲飘飘》就是想做一个证明:金马依然年轻。

  可是锐气只保持了一年,去年就有些力不从心,把最佳影片给了成龙的新作《新警察故事》,今年更是给了票房大户《功夫》,原因何在?侯孝贤一句话道破天机:“如今的电影盛会需要电视界的财务援助……”而这正是让人隐痛的现实。

  为电影的生活方式

  一个独立的电影奖项,却要看电视界的脸色,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向电视一样商业,这是一些老电影人的感慨。他们一向骄傲的电影事业,突然也要像街头艺术一样,让人有些不忍。

  因为在多年前,我们一向把看金马奖影片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条件有限,无法看到现场直播,但仅凭这一长串获奖影片:《喜宴》、《阳光灿烂的日子》、《滚滚红尘》等,就可获知它的品位。把华语电影聚集在一起,当时也只有它有这样的魄力:一个地区的奖项竟可以成为华语电影的风向标。

  因这些获奖影片而走向世界影坛的电影大师,我们一口气可以说出很多:李安、侯孝贤等,是电影让我们想了解电影人的生活,并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炫耀,有时甚至是一种精神指南。

  记得刚上大学的那年,校园里到处弥漫着三毛的影子,这自然会让人谈起《滚滚红尘》,三毛、张爱玲、张曼玉、林青霞,这些现实生活的女性与银幕里的女性交相辉映,以至让人分不清哪种生活更真实。

  那些因电影而美丽的日子也随着毕业而黯淡,林青霞嫁作了商人妇,这感觉像是为电影奏起了挽歌,商业突然变成了衡量电影的标准,让很多电影人感怀不已。当老苏叔阳说起这些往事,有些让人觉得光阴荏冉。

  一代电影人的沉寂

  因电影而生,是这些电影人颇感自豪的事,可现在却不愿意坚持电影是艺术,这不仅是内地电影人的尴尬,台湾电影人也一样。甚至连候孝贤这样的掌门人也感慨万千。

  为电影的生活方式被改变,就如同毕业典礼最后的拥抱,大家开始把电影当作一种生活的调节,当更多的娱乐进入我们的生活时,电影自然被放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

  即或是大师也回天无力。李安、吴宇森去好莱坞发展,主要拍一些商业大片,只有几个人在坚守,杨德昌、蔡明亮这些人,让台湾电影为世界所瞩目,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可今天我们看到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时,总感觉不是《悲情城市》的侯孝贤,而成了“英雄末路”的无奈,不知道是他在用电影纪念自己的美好岁月,还是自己在台北的几段爱情。总感觉在浮华的光影里,人是那么的荒芜、生活是那么的缓慢。

  舒淇也是在这种迂回的时光缝隙中演绎着一个女人的所有风情,最后也不过是含而不露的内心骚动而已。她自己认为自己是因为侯孝贤而夺得了金马影后的殊荣,这不知是她的幸还是不幸。

  艺术是可耻的

  当大家在冗长的时间里,不得不忍受舒淇几个时代的造型时,其实更多的观众却在周星驰《功夫》的拳脚刺激下大笑,虽然这是去年底的票房炸弹,今天还有它的余威,以至某些人喊出了“艺术是可耻的”,这似乎比“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更有号召力。

  这些年轻观众都以为商业片被正了名,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就如“娱乐有理”一样,《功夫》被评为大奖似乎给出了一个绝对信号:商业是唯一的真理,艺术不过是80年代小众群体的自恋因子被放大,今天终于有机会被掐掉,一个个都表现出了短暂的激情。

  蔡明亮被彻底挤进了“艺术电影”的行业,艺术电影也就是小众电影,也等同于没有票房,没有票房也如同没有人光顾的妓女。

  《天边的一朵云》在它开拍之初就为自己掘了一座坟墓,所谓“艺术该死”成了一句咒语。那些唱着靡靡之音的娇弱嗓门,身着红裙的舞女,抚摸着伟人雕塑的大腿,这个城市已经被沦为一座迪斯尼游乐园或一片红灯区。

  那么那些卖力的AV女矫揉造作的呻吟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

  可电影毕竟不是记录片,这些用艺术还原的真实还不如虚构的传奇可以消耗掉人的意志,而只有商业可以模糊这些概念,让艺术都成为思想者的墓志铭。

  《天边的一朵云》自然被排除在获奖片之外。金马奖因此可以像所有进入中年状态的人一样,平稳地走到人生的终点。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