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报头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09:07 第一财经日报 | |||||||||
落花生/文 Iskra,俄语,“火花”、“火星”的意思。 应该说听这张专辑给我增长了不少知识,而知识的获得,是在聆听之前的案头准备工作。在查到Iskra的意思后,我又从专辑内页的文章中读到,Paul Rutherford 起这个名字的
再后来的事实是给了我闷头一棍,因为当我无意中再看专辑内页后面的文字,发现有这么几句:“19”代表乐队创作的是20世纪的音乐,“03”则表明乐队的成员有3个,而1912则除了“19”的意思相同外,乐队共有12个成员。 上面的寓言告诉我:不要随便去猜测,瞎讲是没有讲头的。 长号手Paul Rutherford、吉他手Derek Bailey 和低音提琴手BarryGuy,以及他们3位都有份参加的 Spontaneous Music Ensemble 的作品,我都已介绍过,这次介绍的由3位组成的Iskra1903,则是英国上世纪60年代自由/即兴运动中最后一个必须介绍的大师级乐团。和3位曾经在早些时候参加的Amalgam乐团一样,这个三人组同样是一个没有鼓手的无打击乐三重奏。 《C h a p t e r O n e》是即兴爱好者心目中的至尊名盘,也因为这个缘故,我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才订到这套3CD的再版,Emanem早些时候的第一版CD据说没卖几天就光了,而编号Incus LP3 和LP4 的最早的密纹版本,估计也绝版20多年了,当然,它们当时的产量也不多。我们这里有几位朋友很喜欢版本,不像我不那么追求这一点,但我比他们开心的地方是我听到了这套传奇唱片的声音。关于这些朋友,以后的文章里我会写些他们的小故事,我常常拿他们的例子告诉自己,人要知足,不能十全十美,否则会很痛苦。 这篇文章里好像我得到的教训和启示已经不少了,该谈谈音乐本身了。19首作品,原来LP中的曲目有12 首,为Improvisation 的第 011 号,另外3 首Offcut、3 首Extra是未发表作品,3首OnTour则是在德国巡演时的录音。 《C h a p t e r O n e》的经典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英国即兴运动重奏形式和独奏形式的诸多经典范本,如果加上Sme的大乐队作品,那么就基本勾勒出这一运动的完整面貌,它们都理所当然地成为欧洲自由/即兴运动的头版新闻。Iskra1903的作品,无论独奏还是重奏,从技术的层面上分析会是毫无意义的,那些连贯或不连贯的声音带来的新鲜的感觉是动机上和音色上的,把它们和同时代的前卫音乐家们如John Cage、Cornelius Cardew、David Bedford、Paul Dessau 等的作品放在一起,很难分辨出谁是谁。瞬间的灵感、即兴的愉悦、思维的非连续性跳跃、非正统的音响效果、电声实验、声音片段和组织的重构、音色的无穷性研究,等等等等,以及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政治观,都可看作是60年代后的欧洲艺术家对刚过去的10年的反思。他们曾经亲身经历了那些火热的年代,而这些感性的体验现在被以一种理性的声音表达了出来。当Rutherford用小号和钢琴间歇式爆发的时候,当 Derek Bailey 将扬声器作为乐器用吉他的回声制造出绵延深远的音场的时候,当BarryGuy的低音提琴摆脱节奏部而站到前台营造三维氛围空间的时候,所谓的技术被超越成一堆垃圾,欧洲自由/即兴爵士的精神于是被阐述得酣畅又酣畅,淋漓又淋漓。这些白人音乐家们不会和他们的黑人先行者们一般将音乐当作投枪和匕首,他们将音乐视为形而上学的最好表达方式,观念上的启发永远要重要于精神上的自由。 25 分钟的《Improvisation 0》,是站在70年代对60年代致敬和扬弃同时进行的一次并不洪水猛兽般的音乐革命。 火星或是火种,代表了欧洲自由/即兴爵士和美国自由爵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一个照亮思维,后一个点燃怒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