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自办展览馆为何遭冷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1:03 红网 | |||||||||
“雷锋是哪一个国家的?” 当村里一名十五六岁的孩子这样询问时,54岁的甘肃农民张余斌落泪了:“大山深处的孩子猛然提出这个问题,我的心窝里就像被猛扎了一刀。”初中文化程度的他深切地感到:农村孩子“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为此,他在自家院内里创办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展览馆”,开始免费向孩子们开放。(10月7日《中国青年报》)
靠着满腔的教育热情,张余斌祈望用办“展览馆”的方式来感染孩子们,教育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影响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间接地遏制孩子因信息不畅、文化及思想道德教育落后导致的法制观念淡薄和犯罪事件。可是,当现实的残酷告诉他这一切遭到冷遇的时候,或许非议、质疑和风凉话等氛围比金钱的压力更让人喘不过气,更容易逐渐吞噬掉一个人的意念,这不禁让人对当前的农村社会教育力量的生存现状产生浓浓的忧虑。 展览馆为何会遭到冷遇?笔者以为,这与人们对教育的误读和观念的错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并且学校的师资文化水平比办展览馆者的高。这样割裂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辨证统一是颇为荒谬的,因为有些知识的获得是不可在书本上了解,有些素质的培养是不可在教室里面养成,有些能力的锻造不可在操场上铸就。 其次,负债办展览馆能生存多久的问题未解决和百姓对办展览馆的社会教育意义不清楚,肯定会影响人们对展览馆的冀望和信任感。这也间接地提醒我们的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去培养这股可贵的农村社会教育力量,使其能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并想方设法让百姓对社会教育多一些关爱。5日,教育部长周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上表示,发展农村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10月7日《京华时报》)。我想,培育农村社会教育同样是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一些经济、教育和历史文化条件不错的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儿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及科技馆等一应俱全,这些寓教于乐的场所一并形成了城市社会教育体系。在这种环境下,城里的孩子们能够拥有相对丰富健康的课余生活,对孩子们视野的开拓,科学文化兴趣的形成,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都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看农村社会教育方面,可供孩子们自由活动寓教于乐的空间几乎等于零。在“官方教育”所不能触及的地方,“真空地段”的出现势必会引发难以想象的社会问题,就像“留守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会导致恶性事件发生一样。所以,笔者以为,教育孩子是全社会的事情,培育社会教育力量需要虔诚的态度,让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辅助,这样才能使青少年教育不出现“死角”。 (作者:耿红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