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王石川:中美教育孰优 大学教育成功标准是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 04:57 第一财经日报

  王石川

  世界著名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8月14日在乌鲁木齐表示,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杨振宁的理由是,2004年他曾在清华大学为大一学生上过一学期物理课,此前他曾在美国教过两次大一物理。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

  教育话题人言各殊,但大学教育却常被有识之士痛陈其弊,其中既有相关管理部门高官,也有寻常平民。

  判定大学教育成功与否,并无直接量化标准,但同为诺贝尔奖得主爱因斯坦的一席话可资参照。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翁的话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大学不应是人才的加工厂,或者是生产技工的流水线,而应是培养青年人性灵和谐的场所。那么,权衡大学教育是否成功,就当以它所培育出的学生是否和谐为标准。

  杨教授因为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从而断定“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这是从技术方面来考量,而不是从人文精神来忖度。杨教授言之有据,而对中美教育深有研习的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在《中国教育忧思录》中感叹道:美国学校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不断地有新的天才出现,而中国是用种种考试凝固学生。试想,在种种凝固下,学生怎能成为生龙活虎、灵气十足的和谐的人呢?

  学者布迪厄认为,教育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还有更高的要求,体现在教育有对社会民主行为的实践和示范作用。按照这个论断,“中国大一学生基础扎实”显然仅是形而下的层次,远远没有达到形而上的要求。即便按照杨教授认可的“大学有教育年轻人、做尖端研究、为社会服务三项重任”的标准衡量,单纯强调基本功扎实难免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嫌疑。将技术和知识层面扎实的基本功与鲜活生动、富有创造力的人格培养、人文教育相结合,才是大学“教书育人”的方向。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就难免出现“跛足的一代”。

  爱问(iAsk.com)
  大学教育 相关网页约360,834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