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麦莎爽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1:58 京华时报

  背 景

  “麦莎”爽约成关注焦点

  台风“麦莎”爽约,从京城一笑而过,令高度戒备的“守军”白等一夜。围绕“麦莎”缘何比预报晚到十几个小时,且并未成灾的疑问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北京市气象台台长
郭虎坦言,缺乏台风预报经验是预报不准的原因之一。

  观 点

  防患于未然不是无用之功

  目送“麦莎”远去,有人苦笑:白忙了一场。我看未必。

  有道是: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从来都是防治灾难等突发事件的有效之策。灾难、事故总是偷袭某些防范薄弱的环节。防患于未然,永远不会显得多余,不会是无用之功。

  而应对灾难事故,关键还是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要健全制度,要落实责任,要常备不懈。事实证明,有了长效机制,才不至于事到临头手忙脚乱,才能多几分从容、少几分慌乱,才能把灾难的危害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麦莎”虚晃一枪走了,但留下了应对灾害事件的全套方案,留下了人员、物资调配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机制,留下了更多的经验———所有这一切的准备都不会白费。就算一场演练,也值。

  摘编自《工人日报》8月11日 文/李北陵

  争 鸣

  “麦莎”预报不准留下的教训

  我们相信郭虎是坦诚的,相信他们为这次的台风预报尽了最大努力。

  有评论认为,在气象预报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的情况下,启动气象灾害应急机制时,政府把问题估计更严重些、准备更充分些、预案制订更完备些,是一种必须的“矫枉过正”。从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角度说,这样的观点当然正确。但是,如果从政府综合执政能力的角度来考量,“矫枉过正”并不应该是一种科学选择。如果总是试图以“矫枉过正”来保障另一意义上的“中心工作”,久而久之难免滑入“以错误的做法来纠正错误”的怪圈之中。

  气象预报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预报不准,则与气象科技水平直接相关。那么,既然我们可以在防灾工作中不惜“矫枉过正”,为什么不能在气象科技上投入更多资源,在大幅提高预报准确性的保障下,减少防灾中的“矫枉过正”,这不是更符合科学精神吗?

  笔者以为,政府重视气象科技,应该体现在充分尊重此项科技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法规的调控作用,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营造科研氛围,建立科研队伍,促进气象科研成果向公共服务能力的转化。此外,气象科技不应该神秘化,专业人士应通过一定的媒介,多做科普工作。有了这样从专业到民间的多重积极性,收获回报只是时间问题。

  几乎与“麦莎”肆虐的同时,奥运气象网站在北京开通。3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是8月8日。不难想像,如果我们的气象科技还停留在较低层次,政府不得不以一次次的“矫枉过正”来应对预报不准,那该是一种怎样尴尬的局面。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8月11日 文/马龙生

  求 是

  气象预报为何“没准”

  天气预报———没准,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歇后语了。气象部门的解释是,这是国际惯例,发达国家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也不过是30%。有人说,气象部门忽悠大家白忙活是件好事,唤醒了人们抗灾的意识,多喊几句“狼来了”,就能保住羊。这些人也许忘了,那个说谎的小孩,就是多喊几句“狼来了”,才没保住羊的。

  我无意过分要求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我想说的是,导致气象预报过于随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公开。人们并不了解气象部门的工作,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什么是可以预防,什么是不可预防的,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是技术问题,还是资金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公众都不清楚,出了事就由气象部门一家解释。信息的垄断,导致话语权的垄断,垄断了话语权,自然就有了工作随意的权利。于是气象预报“没准”,必然成为常态。

  但是,气象部门必须明白,你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要求你们把事实说清楚,把信息全部公开,说清楚你们是怎么花纳税人的钱的。什么时候,纳税人的这点基本要求能成为职能部门的底线原则,职能部门工作随意的毛病就有希望改了。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8月11日 文/迟国维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