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了一个时代繁华旧梦的官宦宅邸,在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并逐渐成为市井议论和揣测的话题:这里过去究竟发生过什么故事,今天又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联想?这些具有神秘色彩的文化载体,又是如何以商业化的姿态融入到这个大众消费时代?
□ 南波子
提起“官邸”总会点燃隐匿于我们心中一个悠远、富贵、优雅的旧梦。
身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因为历史悠久,所以古迹众多、官邸林立,而同样号称“十家王朝”的南京以及天津、上海也是如此,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把自己积累成了“园林”与“官邸”之城。
出人意料的是,对这些“园林”与“官邸”的想象,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生活复兴进程中一个异乎寻常的组成部分。
北京官邸:传统政治理想的寄托
北京原本是一座被“四合院”文化包围的城市。
比起一般的民间四合院,真正的士大夫官邸更大、更精致,且往往带有花园。能够拥有与王府相近的建制及建筑规模,一直是北京传统仕宦官邸的终极梦想,而它们的内部陈设又往往比王府更为宽敞、舒适,其中所代表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对财富的追求,而是更多地寄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至上的理想。
位于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就是一座典型的官邸。
它是清朝末年占地面积最大同时也是最著名的士大夫官邸,堪称北京官邸中的传奇。
在金鱼胡同,从东到西,“那家花园”几乎占尽了路北的一条街,座座院落并列相连,透过这座宏大的建筑群,我们完全可以联想到官邸主人当年是何等的“甲第连城”。
据《清史稿》记载,该官邸建造人那桐是光绪十一年的举人,才华横溢的他由户部主事的四品京堂一直干到最后的内阁大学士,是当时身份显赫的政治要人。而“那家花园”的扩张,自然与他本人政治身份的升迁密切相连。
民国以后,“那家花园”曾被北洋政府海军部租用,作为联欢社使用,1951年7月,兴建和平宾馆时,又作为办公用房收购。
那家花园最声名显赫的景观之一便是“乐真堂戏楼”,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曾经到此合演过《摘缨记》。
1917年3月27日,段祺瑞在这里举行堂会戏,迎接广东督军陆荣廷,邀请了梅兰芳、谭鑫培两位京剧大红人前往唱戏,梅兰芳唱的是《黛玉葬花》,而谭鑫培带病演出《洪羊洞》,回家后一周便病故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那家花园充当的不但是重要的政治社交场所,同时还是举行婚丧大事、喜庆堂会的地方。现在,它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
天津“五大道”:厚重的历史承载者
这是一个拥有600年历史的老城,记录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变幻,而记录这段历史的,便是那些多年前军阀、外国政要们留下的那一批别具特色的官邸住宅。
“五大道”是当年军阀、富商们留下官邸最多的地方,譬如声名显赫的政治人物有曹锟、徐世昌、顾维钧、张学铭,社会名流有严修、方先之、范权等人均在此修建宅邸。
因为是租界,所以风格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在天津中心公园南面,有一所3层的小红楼引人注目,它就是吉鸿昌将军的官邸,这所带庭院的英式小楼,是由比商仪品公司工程师沙德利设计建于1917年,总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1930年,吉鸿昌购得此楼,第二年全家迁入。
吉鸿昌在1932年反蒋起义失败后回到天津,在红楼筹措经费,搜集武器。楼内专门有一个存放枪支的秘密仓库,从这里把这些枪支运往抗日前线。这所红楼成为我党当时在天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据点。
南京:民国官邸的传奇地带
虽然,伴随“蒋家王朝”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南京这座“六朝”都城不得不以另外的方式书写历史。但它二十二年的民国都城史,却给南京留下了400多栋私家官邸,悄悄洒落于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如果要追寻南京民国时期的官邸,那么一定要去颐和路看看,那里是南京民国老官邸的大本营。当年出入此间的人,非富既贵;车水马龙间,党政要人穿梭其间。
譬如,颐和路38号,便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汪精卫的公馆。而汪宅隔壁的34号,那个隐藏于青翠苍柏后的三层黄色洋楼,则是原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官邸,高高的围墙使得这座高官的府邸透出一种格外的神秘。
除了颐和路的官邸群外,南京的富厚岗一带也是官邸比较集中的地方。
在南京各大官邸之中,宋子文的官邸,可能算是南京保存至今400多幢民国官邸里首屈一指的,它不仅装潢奢华和前卫,据说该官邸内还藏有许多隐秘的壁橱暗道,以及他在撤离大陆时未来得及带走的金银美钞。不过,这只是坊间的揣测而已。
当初兴建官邸时,宋子文没去颐和路,而是相中了闹中取静、同时又非远离都市的北极阁。早在六朝时,这里就曾建有皇家园林,而他的官邸就建在北极阁之巅——北极阁一号。
关于宋子文官邸的掌故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囚禁少帅张学良的故事。
当年,经宋子文担保,张学良护送老蒋回南京,没想到反被老蒋囚禁,宋子文对此非常内疚,想做点补偿,主动提出将张学良接回家囚禁,从此该楼便成了著名的“囚张楼”。
解放后,南京第一任市长刘伯承曾下榻于此,现在则成为江苏省委招待所。主人虽变,但它当年雍容华贵的气度却一直未变。
上海:欧式官邸的集中营
与北京、南京相比,上海有着和这两座城市截然不同的文化性格。它虽然没有前两座城市的皇朝历史,但它却有着别具风格的海派文化作为支点,以租界为单元构筑起来的多元文化曾一度使这座城市成为摩登、富豪们的乐土。
当然,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也使得它欧式官邸林立,其中每栋精致古典的贵族建筑都记录了一段主人的发迹与传奇。
在今天的香山路与思南路东侧至底大概有近200米处,便是孙中山先生曾经下榻的官邸。这幢官邸代表了典型的20世纪初欧洲建筑风格,它是独院式的2层砖木结构的花园住宅,以楼房与花园构成,外墙饰以灰色鹅卵石,屋顶铺红色鸡心瓦。
孙中山先生当年经常在这里会客和举行家庭聚餐。
深藏于上海弄堂里的“和平官邸”,也是一座引人注目的官邸,目前它已变成了一家上等餐厅。
别看这栋伫立在茂盛绿荫之中红色洋楼貌不惊人,这里最早可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私人官邸,解放后林立果曾住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