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玩弄了足球资本:中国足球的赌场模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8:21 《英才》 | |
“足协是庄家和老板,俱乐部则是赌徒;足协坐地分钱,俱乐部输赢自担;足协定规则,俱乐部除了用脚投票别无选择”。 文.本刊记者 唐凯林 在一面命名为“足球俱乐部”的湖旁矗立着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湖水至今不知深浅,游泳者请三思而后行!” 湖的旁边有一片墓地,墓碑上清晰地记录着很多“过来人”所留下的只言片语: “我只是想澄清吉利集团的冤屈,只要能还中国足球纯净的环境,把我李书福拖出去枪毙了也不怕,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当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以一张状告足协的诉状宣布退出“足坛”,并留下了这句铮铮话语。 “基于目前情况,搞足球还不行,因此我正式宣布,今年联赛后万达将永远退出中国足坛,以示抗议。”这是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8年前放弃投资足球时的慷慨陈词。 “全兴俱乐部从开始运作到现在,至少有2个亿的实际资金支出,从企业经济效应的角度来说,全兴是一个失败者!”在足球投资上苦撑了8年的全兴集团董事长杨肇基在低价转让俱乐部时伤感地说。 遗憾的是,刺目的广告牌与惨痛的前车之鉴并没有震慑住财大气粗的企业家,一捆捆的钞票十年来不断地抛进这危机重重的湖面。资本失去了理智,而企业家则疯狂地看着湖面上漂浮的泡沫,痛并快乐着! 奇怪的是,岸上的人们并没有听见有人喊“救命”,相反,在湖中挣扎的资本用它那并不嘹亮地声音在喊着“革命”。 2004年10月,一场发生在足球资本领域的“革命”行动在一阵吵闹声中爆发了。 10月2日,由于北京国安队在比赛当中不满裁判判罚,一怒之下引发罢赛风波。半个月之后,大连实德的徐明在北方揭竿而起,响应国安罢赛一举,并提出改革方案,中国足球资本为此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运动。 躺在血泊中的资本 措辞严厉的战斗檄文,隔三差五的投资人会议,这一切都足以使人相信,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改良运动”。而四周弥漫着的硝烟味也使得早有预谋的足球投资人感到亢奋,认为至少可以把“足协”逼平,打一个0﹕0。 近十年来,各个足球俱乐部的资本投入已经超过了100个亿,但这些巨额的资本投入却大多倒在血泊中死掉了。 仔细分析每一宗足球资本的死亡案例,都会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足球资本的死因绝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挣扎着的足球资本投资人认定“凶手”就是非市场化的机制。 在以徐明为首的革命派所抛出的一系列革命方略,我们不难看到,足球投资人向足协提出了回归资本“四权”的要求,即产权、经营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按理,足球与资本的邂逅本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足以让人们看到一个依稀可见的产业雏形,但这件好事却并没有按照市场预定的轨道进行下去,而是被非市场化的运作体制调戏了。 就在革命派的足球投资人最忙碌的那几天,记者前后两次拨通了国安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李健一的电话,但都被告知“正在开会”。 由于国安俱乐部作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索,我们实在不愿错过李健一对于投资足球产业的看法,而李健一的答复则是简洁而略带绝望的,“我们现在跟足协的交涉还没有一个结果,我们不方便出来说什么,如果足协的态度是不支持我们,根本谈不上什么足球产业的问题。” 资本的介入为什么不但没有给产业的形成带来有利的契机,相反还会成为所有问题的源头,难道套在足球资本上的体制枷锁已经严重到了让资本窒息的境地,由此会引发一场足球与资本的遭遇战? 早在风云变幻的“甲A时代”,各大足球俱乐部东家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型国有企业,而由于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的制度问题,使得资本与非市场化的足球投资体制并没有太多的摩擦,更谈不上短兵相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