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07:19 第一财经日报

  降成本关键在 隐性税负

  近日,国内两位企业家谈及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所涉及的企业负担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其中宗庆后表示,当前实体经济税费较高、利润率低,导致一些企业难以生存,呼吁少收点税、取消点费;曹德旺则根据在美投资经历,对比企业在中美两国税负,得出中国除人力成本外几无优势的结论。

  中国企业税负高不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口径,2015年和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均为29.1%,连续四年维持在29%左右水平。既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2.8%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34.4%的水平。

  但中国税负低于平均水平与实际感受不符。新华社旗下媒体此前历时两个月,横跨东中西部,以问卷形式调研500家企业,“税费偏高”、“社保负担重”均位列企业“困难榜”前五位。不少企业主感叹税费负担偏重,有官员甚至直言综合税费负担占整个运营成本的40%以上。

  其间差异,就在于隐性税负。隐性税负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历代王朝崇尚“轻徭薄赋”,以明清时期的商业税率为例,通常不过“十税一”或“二十税一”,并不是特别高,但从史料可知,暗税通常达到正税的二倍甚至以上。清初官员陆世仪曾议论:“朝廷岁漕江南四百万石,而江南则岁出一千四百万石;四百万石未必尽归朝廷,而一千万石常供官、旗及诸色蠹恶之口腹。”这就是说,国家正式规定的漕粮数额是400万石,而民间则为之付出了1400万石,多出的1000万石就是隐性税负。

  中国当下的显性与隐性税负,当然没有这么悬殊。但相当程度的痛苦感也并非来自税收本身,而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税收使用效率欠佳,浪费公帑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法外“收税”时有发生,各种名目的收费、罚款往往形成收费部门的利益或地方政府的非税财政收入。

  这从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7年《经济蓝皮书》亦可见一斑。报告指出,2000年以来,我国非税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2012~2015年年均增长18%,而同期税收收入年均增长7.5%,可见非税收入增速远超税收收入增速。这也使得在实施“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措施后,中国的宏观税负未出现明显下降。

  宗庆后、曹德旺指出中国企业负担偏重,表现在土地、物流成本,能源、电力价格,以及环评、能评、清洁生产等一系列评估和审批费用。上述媒体调研更是发现,企业制度或政策成本高企,同样一个节能评估报告,有熟人或跟领导打招呼只要3000元就可以通过,而人生地不熟的外来企业,要3万元才能通过。而企业这些成本牵涉的,正是各路“相关部门”的利益。

  去年以来,决策层力推供给侧改革,主体内容为“三去一降一补”,“降成本”正是其中之一。具体举措方面,全面推行“营改增”、简政放权取消部分审批事项、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这些无疑是有价值的。不过目前为止,这些举措并没有触及企业高成本的根源,也没有让企业感受到多少降税减负的获得感。

  因此,在当前经济增速减缓、企业利润增速下滑的形势下,不仅有必要降低增值税税率,尤其是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而且,要进一步大力清理不合理收费,同时放松管制、减少政府不当干预,切实向隐性税负“开刀”,切实为企业减负。

  现如今,国际环境风起云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声称要恢复制造业大国地位,并辅之以减税让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亦提出振兴实体经济。制造业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留给中国以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时间也已不多。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