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摆脱GDP崇拜从管理增长预期入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 17:27  新京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7.2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较一季度11.9%的增速有所回落。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疑虑不断,甚至有专家预言,中国经济很快将由“过热”转向“速冻”。一时间,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弥漫市场。二季度GDP增速回落至10.3%,更为中国经济将减速的悲观预期提供了注脚。

  过去5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速为10.7%,二季度经济增速已回落至平均水平之下,似乎的确值得担忧,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普遍疲软的背景下,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已经足够笑傲全球。况且,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环比折年率更是高达12.2%,在历史上也属于偏高的增速;而自2009年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长由慢转快,基数的增大也会对今后经济增速起到拉低作用。因此,经济增长从二季度开始适度回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如果不回落才真的可能要出问题。

  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大周期换挡与小周期转向的重叠中———从大的周期来讲,中国经济面临从出口驱动转向消费驱动的大转换;从小的周期来讲,中国经济自2007年的增长峰值回落之后,正在迈向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起点。二者的重叠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向更好的增长转换,但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当一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发展之后,无一例外地经济增速都会下一个台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其实是政府“调结构”的必然结果,这说明经济政策已经产生效果,而这恰恰有助于缓解一些结构性矛盾的恶化,这样看来,减速其实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这造就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眼前:在中国经济增速往下一个台阶迈进的过程中,已经适应了高增长的大众预期,能否与之适应?而一旦大众预期不能与之适应,又如何确保错位的预期不会反过来干扰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进程?因此,不论是从中期还是长期的角度考虑,我们都应当尽早“管理增长预期”,主动调整对中国未来十年的GDP增长预期,8%可成为中国GDP增速的中枢,而不再是下限。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没有见到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合理引导公众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在日前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会议通告中,央行将“管理通胀预期”放在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前面,这种表述方式,与6月份的CPI走势不十分匹配。6月份CPI回落至2.9%,考虑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已经触顶回落,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将会有所缓解。不过,从2011年开始,在劳动力成本、需求、货币多重因素碰头的情况下,通胀有可能成为一个现实性风险。

  当然,“管理增长预期”并非人为地去压低经济增速,而是强调人的意识应当适应客观事物的新变化。而要做到“管理通胀预期”,需要树立一个新的可供社会大众观察经济社会进步的明确指标,从而瓦解盲目的GDP崇拜,以及从体制内部入手,打破各级官员晋升的GDP考核体系。

  □王莹(上海 学者)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