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组
2010年,在刺激政策、存货周期逆转、世界经济同步反弹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09年的反弹趋势,在总体静态上呈现出“GDP增速提升”、“物价水。。
2010年,在刺激政策、存货周期逆转、世界经济同步反弹等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09年的反弹趋势,在总体静态上呈现出“GDP增速提升”、“物价水平全面提升”、“就业形势逆转”、“外需常态化”等多元景气的局面。
但是,从动态趋势角度来看,由于“刺激性政策的逐步退出”、“房产新政的出台”、“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结构性调整的力度加强”以及“中国存货周期与发达国家存货周期的同步高点回调”、“欧元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与不确定性的冲击”等因素,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虽然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但GDP增速将出现强劲的逐季回落的趋势,多重经济下滑力量将在第四季度同时爆发,使中国出现“GDP季度增速跌破9%”、“CPI月度增速回落至2%左右”、“总量平衡和动态再次恶化”的“次萧条”局面,从而导致2011年宏观经济景气大幅度下滑。
在“周期转换”、“政策调控”与“结构调整”的三重力量的作用下,未来宏观经济可能步入“震荡”、“波动”与“相对低速”的过渡期。
我们认为,未来周期力量以及经济增长基础的变化决定了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会出现小幅的下滑,适度调低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让市场自我良性运转。但是,在中国脆弱的社会结构的约束下,宏观经济政策应当防止宏观经济出现总量性的失衡,避免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下滑。
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上涨也决定了未来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长期存在,我们必须容忍5%以内的价格上涨,中国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目标应当适度调高。
周期交替的过渡期往往具有“无创新的复苏”、“经济增长动力源泉多元化”、“新兴产业不确定”等特点,政府不宜过度采取行政措施,行政性地找寻下一个周期的增长源泉,人为推广那些没有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的产业。而应当在市场机制改革和创新体系改革上做文章,同时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为市场自动寻找新增长点和产业方向打下基础。
(摘编自7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标题为编者所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