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条”到底能否为四处寻求突围的民间资本松绑?民营资本是否能够就此顺利地进入垄断行业,并且引发新一轮民间投资的热潮?
5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相对于2005年国务院曾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后来所称的“非公经济36条”,此次“意见”被称为“新36条”。
但根据有关方面的调研情况,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统计表明,民间投资在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非常低。
从规定上看,“新36条”为民间资本进入高利润、低风险的垄断行业打开了通道,鼓励民资进入公路、铁路、社会事业、商贸物流等领域。
不过,部分民营企业家仍认为,真正走进一些领域看看,民资很难直接参与经营。比如,石油、天然气等价格属于政府定价商品,一旦市场变化,民营企业既不能擅自通过提价等方式转嫁成本,也很难像国企那样获得国家补贴,只能自我承担压力,亏损、倒逼、关门的风险很大。那么“新36条”到底能否为四处寻求突围的民间资本松绑?民营资本是否能够就此顺利地进入垄断行业,并且引发新一轮民间投资的热潮?
“蠢蠢欲动”的民企
这两年的民间资本大部分都游离在外,去海南炒楼、甚至炒大蒜,却没有进入到新兴战略产业,进入到实体领域里,对于民间资本来讲,短期来看可能会获得一部分的暴利,但是长期来看,对资本而言,没有长期稳定的收益,风险比较大。“新36条”意味着民间资本可以进入垄断行业和实体领域,进入一些获利更丰,可持续发展时间更长的大行业,石油、金融、政治性房地产等等。当前由于房市萎靡、股市不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新36条”,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信心的鼓舞。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不少民营企业纷纷叫好。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辉在“新36条”颁布的第一时间就关注了,他认为以前民营资本受到很多限制,现在放开后,大大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放领域。新政策是国家引导民营企业向基础行业发展的举措。在他看来,很适合民营企业做中长期投资,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升级转型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陈永辉说:“我一直希望我自己的企业可以从单一的国外市场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平衡。正特集团5年前在军需领域就有所接触和尝试,参与制作防弹帐篷和防弹衣物,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在更加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
还有不少民营企业主听说有新政出台后,就积极和其他的企业主一起,加入到民间资金联合行动中。“有联合才能强大,我的上亿元资金投入到金融行业,根本不算什么。我们在积极地准备,等待机会,只要机会成熟,我们就可以立即投入。”
新政策下顾虑重重
“非公经济36条”当时给人带来的最大的亮点在于,铁路、电信、石油等传统垄断行业,“非公”准入的门槛首次宣告打破。但是各种原因导致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不禁让不少民营企业家对“新36条”也顾虑重重。
“还应该尽快制定实施细则。不少民营企业主一直以来的不成功,使他们对垄断行业的投入有了一种阴影。尤其是想投入到金融行业中,特别是私人银行等的投资,机会少,门槛高。”
“政策可以持续多久?我们投入了资金,但过了两三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政策有变,那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希望资金可以安稳点儿。”
“这些政策还在研究,现在不好说什么。目前只是对今后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是多了一种渠道。进入这些行业应该谨慎,不要因为这个政策的出台就头脑发热,轻易进入。”
虽然有顾虑,但是对比新旧36条还是可以发现,两个规定出台的背景和内容都有本质的区别。5年前的“非公经济36条”,主要是针对当时民营企业存在问题,指引它们健康的发展,顺便鼓励民间资本进行投资;而“新36条”,主要为现在民间资本指引它的投资方向。政策的出台将推动民间资本朝良性方面发展。而且确定了投资的具体领域,明确了范围。
别让民企再挡在“三重门”外
在非公经济获得一系列“通行证”的同时,那些尝试进入垄断行业的民企却遭遇了三重门的阻碍,“铁门”、“玻璃门”和“弹簧门”。
第一道“铁门”,由国有企业把守。2009年,国有资本在资源性、能源性领域中大规模跃进。比如,在钢铁、煤炭、航空、金融等领域中,山东日照钢铁收归国有;山西煤炭重组整合;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中,国有资本几乎得到了所有的重要政府订单;而在民企原本占优的地产领域,大量中央企业成批次地涌入,成为“地王现象”的缔造者。
第二道是“玻璃门”,发明这个词的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是这样描述的: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人们将这种“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现象称为“玻璃门”,看着是敞开的,实际却进不去的,一进就碰壁。典型的例子是铁路行业。虽然铁道部在不断鼓励民企参与铁路投资建设,但具体铁路的收入与成本清算完全不透明。而在教育、医疗等准公共品领域,进行了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的划分,营利性学校,投资者要大量纳税;非营利性学校,虽然无需纳税,但投资者不允许营利——民企投资人由此陷入两难。
第三道“弹簧门”。民企虽然可以进入,但最终会被“弹”出来,尤其体现在产业主管部门政企不分,进行重重审批设限。以民航业为例,“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民航业是垄断行业中对民间投资开放力度最大的。春秋航空、奥凯航空、吉祥航空、东星航空等民营航空公司纷纷起航。但在行业管理中,航线、航班时刻、基地等资源,审批受限明显。几年来,或是投资人退出,或是被国有航空公司收编,目前只有春秋航空等少数几家获得盈利。
这次“新36条”的出台,媒体可谓持一致的叫好声。更有学者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垄断行业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可称为是中国第三次重大制度改革。但是,如何操作,如何真正的让民营企业不被再次挡在这些“门”外,才是民企主们最关心的话题。
下一步怎么走很重要
有关专家称,“新36条”特别强调,政府投资的范围要大大的缩小,国有资本的范围也是大大的缩小,事实上就是给民营资本扩大空间。在法律的大门打开,政策大门打开以后,还要面临观念上的很多无形的东西,需要去抵触。对于民间投资而言,并不见得新36条通过以后就万事俱备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这仅仅意味着国家重申民间资本有平等的投资权,有平等的参与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与国有资本占有平等的地位,下一步怎么做,还要具体提出细则。
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必须要有新的一种帮助的措施,比如把民间的投资建立起来形成一种产业基金,去建立新的大公司。或者反过来,也可以把很多行业里大的公司变小,让很多民间的资金以参股的方式的进入到更多的垄断公司里。最后还要解决一个实质上的问题,就是民企进去以后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新36条”的推出,体现了决策层推动民间投资的决心。但各产业主管部门的巨大权力以及国有企业的既得利益格局始终存在,民企进入垄断行业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长期改革。这将是各个产业监管部门划清自身行为边界,将民企与国企置于平等位置,并最终理顺政企关系的长远改革。见习记者 王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