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 00:5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5日在北京结束。此轮对话虽然是在中美两国间举行,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新华社驻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日本的记者为您介绍驻在国媒体、官方人士和专家学者如何看待此轮对话。

  如何评价中美对话机制

  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刘洪:在此轮对话之前,我采访了布什政府时期财政部的中国事务和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特使霍尔默。在他看来,对话虽然不可能解决中美间的所有问题,“但对话可以加深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再怎么高度评价中美战略与对话机制都不为过。

  在利益多元化的美国,也有一些分析人士对这一对话机制存有疑虑。但美国主流媒体都认为,该对话机制使中美官员齐聚一堂,有助于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中美关系进一步平稳发展。

  新华社驻伦敦记者郭瑞: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刊登文章说,在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的形势下,中美对话具有世界性影响。中美两国在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政治和安全方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而在经济领域,两个经济大国的利益矛盾相互交错,将影响着21世纪国际经济关系的走向。

  如何看待中美对话的变化

  新华社驻伦敦记者王建华: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以前美国总是利用对话的场合对中国进行开放市场的说教。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对话形态出现转变,开始反映出两国间一种更为平等的经济关系。在此轮对话中,双方都避免涉及存在分歧的话题,摆出和解的姿态。

  刘洪:去年中美举行第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时,国际金融危机依然肆虐。而今年对话时,恰逢欧洲债务风波不断发酵。因此至少在经济层面,中美就多了如何共同应对债务危机这一共同话题。《纽约时报》还认为,这轮对话与去年对话一个“显著不同点”,是美国经济已重拾增长势头,这使得美国在经济问题上更有信心。

  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赵志鹏:俄多家媒体均注意到了参与此轮对话的美国代表团规模庞大。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专家伊戈尔·通贝格在俄罗斯《生意人报》上撰文说,美国政商精英集体“空降”北京,表明双方关系出现新的“解冻”。俄媒体还注意到,此轮对话还突出了伊朗核问题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

  新华社驻东京记者吴谷丰:日本媒体普遍认为,与往年的对话有所不同,中美双方更加重视开展经济合作,美方没有过多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方施压,以免中美关系因此发生摩擦。

  如何看待对话折射出的中美关系

  刘洪:从原先的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到现在集合几乎两国半数部长参加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一方面说明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关切在增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双方越来越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伙伴,在许多问题上也变得更加相互理解。

  新华社驻巴黎记者应强:接受《费加罗报》采访的经济学家说,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已经让双方不得不进行对话。法国媒体还特别关注中美之间战略和经济对话对欧洲的影响,特别是欧洲目前深陷债务危机、欧元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成为欧洲媒体关注的焦点。

  吴谷丰:日本《每日新闻》说,从这轮对话来看,中美两国愿意进一步加强合作,但中美两国在韩国“天安”号警戒舰沉没事件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仍然存在意见分歧。而《读卖新闻》则说,美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体现了重视中美协调的姿态。(执笔记者:杜逾舸、田帆;参与记者刘洪、应强、郭瑞、王建华、赵志鹏、吴谷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