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时评:把握大局 凝聚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 00:0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题:把握大局 凝聚共识——写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之际

  记者 钱彤 李诗佳

  从去年7月到今年5月,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见证了这个过程的人们难以预料,25日,首次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向外界公布了3份成果文件,两国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更为难得的是,向外界宣示了中美两个重要国家共同应对当前一系列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人们已经熟悉了美国高官用中国成语描述两国关系的发展。这次,是盖特纳财长讲“风雨同舟”,克林顿国务卿讲“殊途同归”。的确,两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现实国情、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市场发育程度上殊异不同,各自选择了自己的国家发展轨迹,但却需要面向当今世界的一系列共同挑战,因为跨越太平洋的两个大国要面对“共同的未来,还有责任”。

  两天对话中,是共同的利益和需要应对的挑战让双方官员坐在一起,而且是以空前的规模。对话的发起源自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倡议,也一直得到两国元首的密切关注。胡锦涛主席亲临对话开幕式,对中美关系发表了高屋建瓴的重要讲话。在对话结束后,再次会见两位特别代表和美方主要官员,充分体现了中方对对话的重视。美国派出了历史上前往另一国首都参加一次会议最大规模的代表团之一。有心的戴秉国国务委员计算过,从2005年开始的中美战略对话加上去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仅战略对话就进行了100多小时。

  两天对话中,战略对话成果清单有林林总总26项,洋洋洒洒的经济对话成果触及到当今全球高度关注的各种问题,从中美各自国内的经济政策到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从货币政策到退出机制,从金融监管到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方更毫不避讳,明确宣示自己的立场和关切,明确提出希望详细了解美方关于消除对华高技术出口障碍、平等对待赴美投资中国企业、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中美1972年“破冰之旅”开始,中美在《上海公报》中就创造了对分歧“各自表述”的外交创举。经历了数十年风风雨雨,中美已经能更为理性地对待分歧。两个大国间到底是选择做合作伙伴,还是对手敌手?选择和平共处,还是彼此防范?选择互利共赢,还是损人利己?选择平等相待,还是压服对方?中方的答案是明确的。两国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手,而应该是互利共赢的伙伴。

  两天对话结束了,坦诚沟通、相互理解,理性客观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是对话中频频出现的话语,也为我们描述了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个两国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平台的要旨所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