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央行最新动作的同与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1日 00:15  中国经济周刊

  钮文新

  4月30日,美联储批准了一种针对商业储贷机构的“定期存款工具”。虽然现在还看不到对此更多详细的解释,但就笔者个人的理解,有点类似中国的央行票据。第一,它是定期的,中国央票也是定期的,比如三月期到三年期;第二,它是一种借贷行为,是央行向商业银行借钱;第三,非强制性,是按照商业自愿的原则,央行从商业银行那里有偿俘虏货币;第四,估计未来也是通过拍卖方式进行。

  这样的“定期存款工具”有什么用?可以回笼货币,也可以测试市场利率。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的刺激政策开始退出。

  是,也不是。

  为什么说“是”?从美联储动作的方向上看,“定期存款工具”的拍卖,当然是回笼货币,而不是投放货币,从这层意义上说,美联储批准这项工具,当然意味着将逐级退出刺激政策。

  但为什么又“不是”?因为美国的货币膨胀主要不是因为美联储发行美元导致的,而是商业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地放大信用而创造的。所以,要对货币流通量采取措施,还是主要通过影响信用杠杆来完成,最有力办法一定是一些强制性手段,比如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非强制性工具对信用杠杆的影响非常小。应当说,如果美国不改变利率,就很难说刺激政策的真正退出。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收购了大约16500亿美元的债务资产(包括国债和贷款抵押债券),并借此投放相应多的基础货币。那为什么美联储不重新将库存的债务资产拍卖掉,而是另外发行央票?因为:第一,美联储唯恐自己手里的国债数量不够用,因为流动性的日常管理和控制也需要国债;第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流通性不够,拍卖这类债券美联储会亏损,而且货币回笼效率低下。

  笔者认为,美联储的这个动作具有比较强烈的“试探”意义。从之后两日华尔街股市和油市的表现看,美国投资者相当欢迎美联储的态度。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是已经具备了退出的条件?这恐怕还需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非常大,甚至大过去年,这使得宽松的货币政策绝不可以轻易言退。比如,如果加息,美国财政负担还会加大,而现在美国财政每年国债的还本付息支出就占到总支出的三分之一;再比如,政府已对购房者予以补贴,但银行贷款不愿松口,如果这个时候再加息,政府和房屋贷款人的负担将进一步加剧。

  所以,美联储需要探索量化调控手段,这对利益各方都有好处。

  这一点和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五一”期间,中国央行也宣布从5月10日起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可是真收货币。有人认为,这次调控来得十分突然,但在笔者看来,这和美联储的动作密切相关。不过,中国央行的动作相比之下“过火了”。

  从中国的货币供应增速的走势图上看,现在所有货币供应量增速指标都在快速下降,斜率已经比较陡峭,如果加之现在这样的回笼速度,势必会使货币发生紧缩效应。这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处转型期的经济体来讲,恐怕是致命的。日本已有教训:1985年日元升值,在转型期刚刚开始就遇到货币紧缩,最后实体经济垮了,泡沫更加泛滥。笔者认为,从现在开始,央行应当进入观察期,而不能再度轻易使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

  钮文新,知名媒体人,资深财经评论员,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