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志强万言书引发楼市调控论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7日 07:04  南方都市报

  新华网评论部主任发文抨击,“政府出台政策有利于开发商就叫好,不利于开发商就炮轰”

  这次的10号文件已从根本上否定了房改之后的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分工,而将住房问题不分商品房与非商品房地混为一谈,列入了民生问题。(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南都网)

  ——— 任志强

  任志强又“放炮”了。4月21日深夜,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以此“这只是个开始”为题在博客上发表“万言书”,点评国务院出台的房产新政:认为“这个开始”无异于“倒退”,是对1998年“房改之后的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分工”,“最终会被市场无情报复”。

  不出意料,任志强的言论又招来一阵骂声,但给他叫好的比往时多了不少。随着这篇博文,网络上围绕房产新政的争论也再次风生水起。

  任志强炮轰房产新政是倒退

  按照任志强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的说法,博文是应“很多记者询问他对房产新政的看法”而作,焦点就是国务院4月17日发布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南都网)

  这是“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倒退的开始”,任志强在博文的第一部分将矛头明确对准了近期一段时期频繁的房产调控政策,“上次是国办发【2010】4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短短一段时间就升级为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了”。

  “10号文件已从根本上否定了房改之后的供应体系的建立和分工”,他重点提到了“中国房改的核心文件是1998年的23号文件”,“核心除了强调要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住房供应体系,就是按不同收入标准分别由市场化方式、政府补贴的方式和政府保障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

  在他看来,目前房价过高真正根源在于供给不足,“土地供给严重不足,但现有政策的问题在于,“将住房问题不分商品房与非商品房地混为一谈……并且不分收入层次地将除享受低收入与住房困难户的保障之外的所有居民都列入了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行列……实质是推卸了国家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方式,让本来清晰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政策变为了全部由市场承担住房责任的单一供给体系”。

  他表示,不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但更希望政府用市场化的手段调控,而不是“恶性的干预”,“但今天为遏制市场化中不可回避的价格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包括约谈、巡查这类非法律定义的行政手段和无明确法律定义的问责”,并在文末警告说,这样的政策“最终会被市场无情报复”。

  虽然骂声依然不少,也有支持的声音。网友“啊普朵啦”在任志强的微博后评论说:“翻开历史一查,你的判断句句都是对的,但你还得挨骂!还得挨抽!”

  新华网:“能否继续坐享暴利才重要”

  “任志强是开发商,政府出台政策有利于开发商就叫好,不利于开发商就炮轰。对任志强们来说,是非不重要,能不能继续坐享暴利才重要”,昨天中国证券报发表新华网评论部主任窦含章署名文章,针锋相对批评任志强。

  “把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说成是‘向计划经济的倒退’,要么是任志强没搞懂什么是‘计划经济’的基本概念,要么就是故意上纲上线,制造噱头。在刚刚经历过全球金融危机的当下,政府应该采用行政手段对出现问题的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已经不再是问题,而是全世界的共识……在2008年底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严重下滑之时,任志强是呼吁政府出台政策拯救房地产市场最积极的一个,怎么彼时政府出台政策干预市场就是救市的明智之举,此时政府出台政策干预市场就是‘向计划经济的倒退’呢?”

  而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评论里,任志强再次成为网民炮轰的焦点。新浪围绕“万言书”的网络调查显示,69.3人次的投票者“完全反对”。在房价如此高企的时刻,任志强的博文显然有点不讨好。

  不过,任志强似乎并不在意,至少从他微博上的言论反馈来看是如此,他一边“晒着”与曾培炎、成思危、蒋正华等“讨论有关问题”,一边轻松地说“有几个媒体发来稿件要唱唱赞歌。也有对新华网文章的质疑,这都与我无关了。是非自在人心。不如研究点实际问题好。我懒得花时间去评论,但我从未不高兴。从1988年停缓建开始,早知道每次调控都是行业发展的契机。早就是老战士了。”

  经济学者众说纷纭

  几乎就在任志强与网民论战的同时,部分经济学者也围绕新政展开分析,而同样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比如,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樊纲昨天就在香港表示,近期宏观调控成功避免地产泡沫爆破的风险,现在楼市已开始稳定。

  作为带有官方色彩的经济学家,樊纲在香港出席麦格理证券的活动时表示,“政策已经成功避免了中期泡沫爆破的风险,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长期问题了。”他认为,内地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走向稳定,“稳定了是第一步的,然后我们可以再看看是否有要挤泡沫的需要。”在他看来,新政虽然有可能需要付出投资下降、就业减少等代价,但是泡沫大了,代价只会更大。

  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张曙光认为,“目前房价高企的重要原因是,国企垄断加强,民企环境恶化,实体经济经营困难,投资渠道狭窄不畅,通胀预期继续发展,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流出而注入房地产市场。”

  本报记者 张东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