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评:正视用工荒背后的长期发展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5日 16:4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社评】正视“用工荒”背后的长期发展问题

  当我们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素质、价格形成正向的上升循环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保障

  本报评论员 董沛

  本报连日来关注了一些地方今春“用工荒”现象,分别报道了珠三角地区城市出现超过200万的用工缺口;上海春节过后用工市场遭遇从未有的“饥荒”,酒店宾馆餐饮、建筑工地、工业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人需求强劲,熟练工、技术工尤为抢手;福建省熟练工的需求缺口较大,数百家闽企将赴中西部大省招工。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农民工返乡潮,到如今反过来出现的“用工荒”,经济发展本身的起伏变化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分析“用工荒”的成因,有诸多方面:随着经济的回暖,一些企业的订单大大增加是直接原因;中西部地区发展加速,就业空间增大,吸引了大批农民工就业;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选择上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所不同,他们当中很多人不情愿做“普工”,而选择相对体面、轻松的工作,等等。

  与此同时,在分析“用工荒”背后成因时,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

  其一,劳动力要素价格的调整诉求,已到了需要市场正视的重要节点。就在此次“用工荒”中,有记者调查发现,在东莞劳务市场招聘启事中,一些酒店服务员底薪只有200元。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决定企业成本的四大要素中,原材料、能源、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一些要素价格的涨幅已不仅仅是翻番,而惟有劳动力价格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5153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92元,实际增幅达到了8.5%。而在沿海省份浙江,农民人均收入更达到了10007元。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固然包括外出务工带来的收益,但务农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不仅仅是沿海区域经济在发展,使作为务工的主力人群的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在沿海劳动力价格不能调整到合理水平的情况下,“用工荒”实属必然现象。

  其二,劳动保障及用工制度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上,近些年来,每到春节后,沿海等相对发达地区就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用工荒”现象。某种程度上,这与短期用工方式有关,一些企业出于成本及经营灵活等原因考量,不愿意与员工签订长期用工合同,而当生产状况发生变化时,急着招工,难免出现季节性用工短缺。与此同时,在劳动保障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实缺陷,更使员工对企业很难产生心理归属感。

  长期以来,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不少企业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样的优势并不能长久下去。长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劳动者,同样希望有稳定的工作和持续不断增长的收入。在市场中,无论是产品还是生产要素,其供给的多少,与价格的高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用工荒”背后劳动力价格过低的现实,才能最终解决“用工荒”问题。

  此外,在“用工荒”压力下,通过技术升级减少企业用工人数,或将成为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的自发行为,此举将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无疑需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做支撑。当我们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素质、价格形成正向的上升循环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保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