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对通胀威胁需采取结构性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 05:2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者按:“管理好通胀预期”已经明确为宏观调控的重点。那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既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又管理好通胀预期?国外在这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吸取的经验和教训?本报今日起推出“走出经济转暖通胀走高的怪圈”系列文章,向读者提供思考问题的多元化视角。

  □薛涌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使通货膨胀的压力得到缓解,但这种缓解是周期性的而非结构性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通胀早晚还会卷土重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是能源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体,而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长期来看都是看涨的。所以,对于通胀的挑战,中国必须设计一个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应对之道。

  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最有效的办法,大概就是加速人民币的升值,通过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来抑制通胀的“进口”。而从长远看,中国应该探索改变目前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发展高技术产业。英国的《经济学人》注意到,2003年,两位美国参议员提出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加征27.5%的惩罚性关税,除非人民币增值同样的比率。所谓中国操纵人民币的兑换率、通过廉价货币进行不公平的竞争之说,一直弥漫于美国的政治中。但是,尽管当时提出的惩罚性关税的法案并没有成为现实,但到2009年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几乎快到了27.5%这一神奇的门槛。这一切并非来源于美国的压力,而是中国经济内在需求的结果。

  美国公众至今还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低迷、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卡特政府不得不采取燃油限价的策略,使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龙,弄得人心惶惶。美国人从这种惨痛的经历中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威胁经济发展的因素虽然复杂繁多,但最大的敌人却是通货膨胀。此后的联邦储备银行全由反通货膨胀的鹰派所领导。美国经济也渐渐复苏并进入持续高增长期。其中的一个窍门就是在GDP猛涨的同时保持了低通胀率,走出了经济一“过热”通胀率就上升的怪圈。

  美国能走出这一怪圈,当然不仅仅是美联储之功。中国和印度等庞大的发展中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发达国家提供了规模空前的廉价劳工和廉价产品,压低了美国经济的各种成本,包括美国低廉的消费品价格、相对固定的生活费用、劳工面对国际廉价劳工的竞争难以提高工资等。所以,在美国国会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法案时,华尔街日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甚至频频发表文章指出:人民币的低汇率有利于美国经济,中国是在帮助我们抑制通胀。我们应该祈祷的是这样的好买卖可以长久地持续下去!

  然而,中国经济不可能永远维持这种低价发展的模式,否则就帮助他国抑制了通货膨胀、自己则进口了通货膨胀,伤害中国经济本身。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中国经济如果持续高增长,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包括石油。如果汇率长期维持不变,人民币的购买力就会变得非常低,原材料进口的价格就会不断攀升。在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中,这种原材料进口价格的攀升,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

  另外,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由国际市场决定,很难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加以控制。中国、印度因为经济起飞而提高了生活水准,引起了食品结构的变化,肉食增加,进而需要大量谷物作为饲料,出现了人畜争食的现象。另外,石油危机导致美国必须发展可再生能源,大量农地被用于生产乙醇等“绿色能源”,油价飙升导致出现了人车争食的现象。这一切的结果是,在世界范围内食品需求加大、供应缩小,食品的价格被抬高了。

  从这个视角来回溯,如果人民币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不向上浮动,中国经济就将承担不堪设想的后果。放眼未来,人民币升值也是抑制通货膨胀进口、提高老百姓的实质性“财政收入”的有效办法。特别是最近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走出低谷,大肆印钞票,日后经济恢复时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即美元的贬值。人民币对美元又会产生新的升值压力。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提高中国的购买力。但是,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对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严峻挑战。面对这种两难的局面,中国只有进行经济升级,寻找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作者系旅美学者,现为美国波士顿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