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利益集团介入中国经济决策,使中国经济主权陷于被动 ■“潜规则”在其他大的能源行业可能也存在 ■《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强调“越开放,越要保密”
李丽、尹佳
本报今天消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力拓案件”引发的“经济安全”话题成为新焦点。专家指出,“这次事件有可能成为保护国家机密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进口国,长期以来却在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上没有话语权。“力拓案件”曝光,部分地解释了中方被动的原因。
超六成腐败案与外商有关
“钢铁行业出现这种问题,首先说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一些企业已经不择手段,甚至采用窃取别国的国家机密的方式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中投顾问能源行业分析师首席研究员姜谦说,力拓事件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可能会得到更多关注。类似的“潜规则”在其他大的能源行业可能也存在。
7月15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类似力拓窃密案的情况在我国相当多,窃取对象包括我们的战略性先进制造业的机密,也包括一般性产业的机密,以及我们传统手工业的技术机密。近年来的沃尔玛、朗讯、默沙东、德普、立邦漆等案件,已经连续不断地敲响了警钟。
这些间谍行为往往跟中国政府官员、国企高管的腐败牵涉在一起。中国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行贿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在中国调查的50万件腐败案件中,六成多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铁矿石关涉经济安全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因金融危机而受到严重冲击,控制钢铁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业和家电业,“铁矿石价格涨一点儿,大到房子,小到你用的不锈钢锅,价格都会上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钢铁行业是影响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因此钢铁企业的生产安排、炼钢配比等不仅属于企业的内部机密,更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在情报界,间谍机构往往可以从一国钢铁生产与消耗数据,推算出该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情况,甚至军舰、飞机等大型武器系统的生产情况。
外国人也得遵守中国法律
力拓案件中,国内多家钢铁公司管理人员被请去协助调查。中方认为,不论是外籍人员窃取我国秘密或是中方人员泄露国家秘密,都必须根据我国法律追究相应的责任。
“经济安全,这是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领域。”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教授说,“这一事件,对国内外企业都是一个警示,这有可能成为保护国家机密工作的一个新起点。”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分析师赫荣亮认为:“力拓事件为金属、石油其他行业提供了借鉴,中国经济应站在更高的起点看问题,不仅仅是关注案件本身。”
6月27日,《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增加了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措施,加强对涉密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等5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参与讨论者提出缩小定密范围、防止滥用定密权等主张;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越开放,越要保密”的主张。
(李丽、尹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