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九部委发文优先买国货 > 正文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邹卫国 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公布的“国货”政策非议重重。被认为是“保护主义”的政策公布后,相关部门“收获”了广泛批评。
我们的发现是,诸多的批评实缺乏依据,一些理解更是南辕北辙。
按照我们的理解,这个政策的要点之一是“重点清理”“限制竞争”的行为。如若通过此规定,真能消灭招投标中的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实是功德无量。这个现象在中国业已存在多年,一直没有根绝。
对于一些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对他们的“优待”是有目共睹的。
在一些领域,限制国产设备使用早已不是新闻。我们看到的一份材料称,国内电力部门曾经在电表关键元器件招标方面,一直采用指定厂家、品牌,甚至指定具体型号的产品。这之中,国外产品占据主导。在一些招标案的评分中,国外品牌的权重要倍于国内品牌。
这份文件显然是动了他们的“奶酪”。跨国公司对此份文件的异议,最大反对点就是在此处。
反对的依据是文件所述:“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的,除需要采购的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等法定情形外,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这条被认为是保护主义条款,并被理解为“政府投资项目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难以理解这句话会遭受诟病。上述条款实是强调:任何交易须以合理的商业条件为前提。如果否定这一条,实际是说:即使没有合理的商业条件,中国也要采购外国产品。
中国正在采取措施确保国内企业从经济刺激方案中受益,但这个“受益”是要打一个引号的,“受益”的含义是:消除中国企业所受的非合理对待。
我们的理解是,中国的这个“国货政策”实是对之前的不正常的招投标活动正常化,使得招标活动更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
商人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无论这个话是否属实。中国的这个符合商业逻辑的政策,被盖上保护主义的帽子,实际从一个侧面说“外资优待”现象的普遍性。
相关当局要做的就是:加大对歧视和排斥投标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我们期待着相关的案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