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通用将悍马品牌售给四川民企 > 正文
□据新华社电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例子不少。企业认为,海外并购有利于企业开拓发展空间。专家提醒,企业海外并购需量力而行,避免“花香果苦”。
企业“走出去”
最近,四川民企腾中重工欲收购美国悍马的消息流传。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一些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海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企业海外并购呈波浪式发展,“走出去”的多,浙江万象集团已并购了好几个企业。
2006年10月24日,吉利集团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及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与英国锰铜控股组建新合资公司,在上海华普生产TX4伦敦出租车。今年初吉利又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两次收购,不仅使吉利的自主品牌扬帆海外,也填补了国内目前缺乏的核心技术空白。
张文魁说,目前海外并购的目标有几类,一个是买资源,主要是指自然资源,中铝购买力拓就属于这一类。中石化、中石油也都在资源方面去并购。第二是买技术,浙江万象集团等买了欧美的企业,这些企业有先进的技术。第三是买品牌,像联想集团并购IBM—PC就是想把IBM这个品牌买过来。第四是买渠道,买海外企业的营销渠道。
避免“花香果苦”
中铝并购遭力拓单方面毁约让有意海外并购的企业感受到挫折。
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案例也不少。 2002年,中石油对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并购失败,2005年,五矿集团收购加拿大矿业公司诺兰达失利,2005年,中海油对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收购受挫……
美国肯塔基州中国代表处、肯塔基州中国贸易中心副主任马军说,美国非常愿意中国企业去投资,而且在美国也有一定的机会。但对于走出去,很多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有资金但没有发展的具体计划,也缺乏品牌意识。另外,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去必须能适应社会文化的差异,比如,中国企业遇到一些困难往往找政府求助,但国外政府色彩非常淡,不能凡事找政府。同时,企业管理也是个问题。
从邻国日本和韩国的海外并购经验看,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从大规模出口到大规模海外投资,大约经历了20年时间。
有关资料显示,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很多以失败告终,成功率30%左右,特别是对欧美企业并购后整合较难。这导致很多海外并购开的花很香,结的果很苦,值得企业警惕。
有热情也要有理性
海外并购分为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就是到国外去买企业,目标企业生产的产品买过来后,仍在外国当地或在欧美销售。进口替代就是指目标企业产品在中国本来有销售,并购后,销售从进口变成内部配送或内部加工贸易方式到中国销售,这在自然资源性并购中较为突出。
张文魁说,并购这个企业并不是为了进口这个产品,而是为了把这个企业盘活,提高我国企业在某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提高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或者是改变我国企业低端产品结构,跻身高端产业。
据悉,吉利控股英国锰铜后,除了获得相关车型的生产和技术,还获得了直通欧洲的销售渠道。在今年的并购中,吉利不仅填补了国内汽车变速器核心技术的空白,还接收了该产品在韩国、美国等地区的市场。这正是目前中国企业所需要的。
张文魁认为,资源性行业采用进口替代型并购是国内需要的,但很多制造行业出现并购后产品在中国销售,有些还试图将生产和研发迁移到国内,导致原本想节约一些成本,实际上这种战略意图容易受到一些抵触,从而增加并购成本。
国家有关机构研究发现,出口导向型海外并购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而进口替代容易成功。这是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可以消化进口替代并购过来的产品。同时,并购中小企业比并购大企业更容易成功,大企业很难被吸收消化。
张文魁说,中国企业以前是以市场换技术,现在要转向以并购买技术、买品牌、买资源、买渠道。企业并购前要有研究报告,并购后要将其消化吸收,真正成为一个创业者而不是购买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