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茅于轼:措施得当 明年走出危机(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 14:34  时代周报

  房价为什么那么高?因为有些人很有钱,他们把房价抬高了;那为什么很多人有钱呢?第一个原因,GDP增长很快,大家的钱多了;第二个原因,分配不合理,我们GDP上升结果是有钱人分得多,穷人分得少;第三个原因,这些富人的钱没有地方去,就买房了。买股票不安全,买债券利息很低,只有3%,他们不想买,买房子看得见、摸得着,最安全,所以买房。

  这三个条件不变,房价还得高。现在变没变?第一,GDP往下走,原来是10%,现在我估计今年也就只有7%或者6%,所以房价不可能像过去那么涨。第二,财富的分配没多大改变。第三,有钱人的钱也没有地方克投资,现在有点转变,比如说农村金融现在私人资本可以到农村投资,现在几百亿元已经进去了,本来私人不能开银行,但是现在私人可以办小额贷款公司,将来有可能变银行,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这些现象往下发展,房价就不大会继续上升。

  “改善社会保障,让大家花钱没有后顾之忧”

  对付危机的一个主要着眼点不应该放在GDP,而应该放在就业。

  时代周报:当下有这样的一个说法,美国是因为金融业出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实体业,而中国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实体业一直存在问题,然后在金融危机的表现下才波及到中国的金融业,金融危机只是一个外表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主要还是要关注国内,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茅于轼:我基本上同意你刚才提出的观点。

  我觉得中国的问题在美国爆发危机以前已经存在了,问题就是外贸的巨大不平衡,因此在5年以前,我们就提出需要调整汇率,但是那时候我们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一直到了3年以前才开始调,但调的速度非常慢,而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还在上升,汇率本来是要上的。原来积压的过低汇率问题没有解决。现在由于美国的危机,出口危机立刻暴露了。

  但是我们的金融体系不是没有问题,我觉得房地产的泡沫可能会引发危机。再说我们银行的坏账,是不是就能干净利落地处理完了?如果这些问题都存在,那么外部的冲击可能使得银行危机会暴露出来。但是我感觉不会像美国的影响那么广,因为我们问银行借钱主要是大企业、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少数人能借到钱,大部分还是靠自己的资本或者地下钱庄,所以影响不会像美国那么大。因此我们危机的缓解可能比美国要早。

  时代周报:你觉得政府现在刺激经济的计划会有效吗?中国如何尽快从危机中走出来?

  茅于轼:这个问题很大。我个人感觉,美国的危机至少持续三到五年,中国的危机可能短一点,如果措施得当,我们大概明年就能恢复。措施得当就是要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这不是救市能够解决的。我们的经济结构大家都知道,出口加工太多,内需太少,要把出口加工变成加工内需。这个做起来很不容易,我们的储蓄率太高,消费太低,因此要提高消费率,减少储蓄率。这个也是不容易的,有很多政策可以考虑的,比如说改善社会保障,让大家花钱没有后顾之忧。

  还有我们的服务业特别落后,我们的服务所创造的财富只占整个GDP的40%,美国80%多,中国台湾70%多,印度是50%,只有中国是40%。如果结构不调整,光靠4万亿元投资,我们没有办法走出困境,我们一定要把内需搞起来。另外就是GDP的分配,分配给老百姓的太少,给政府的太多,给大企业的也太多,GDP的分配要重新改变。这些都是很难的事,如果搞得好的话,也许明年能解决问题。

  我说调整结构,关键要抓就业,而不是抓GDP,我认为GDP降一降无所谓,但是一定要避免失业的持续。

  时代周报:你认为对付危机的着眼点应该在哪个领域?

  茅于轼:我认为中央对付危机的一个主要着眼点不应该是放在GDP,而应该放在就业。大家知道奥巴马当选之后,他不关心GDP怎么样,他宣布要创造250万的就业,我觉得这个政策是对的。GDP再高对我有什么关系?我的饭碗能保住,这是最要紧的。沿海加工业的下降和房地产业的下降,都会造成巨大的就业问题。

  此外,医疗和教育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城市里面的服务业需求很大,大家都说现在看病贵、上学贵,什么是贵?供不应求就贵,看病的问题现在是供不应求,因此你投资医药方面是有很大的回报。

  投资教育也有很大的回报,现在的家长可舍得花钱,一百块钱一个小时他也交,为什么一百块钱一个小时?供不应求,这是很大的一个市场,教育和医疗是很大的市场,我们在结构调整的时候,出口的减下来,加在服务业,我觉得医疗和教育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

  茅于轼这样一个老人

  黛琪

  2009年伊始,茅于轼老人迎来了他八十华诞。这个好岁月,他该放下世间所有的烦劳,含饴弄孙,但这个老人还在工作。我们是比茅老更年轻的人,因为他的工作而得以围绕在他身边,在内心深处,不知道该说是幸福,还是不幸。

  说幸福,是因为茅老自有其魅力。他的优雅宁静,淡泊安详,举手投足发言,都令人在不知不觉间心折感化。他以身体力行,可以说是给年轻的学人和志愿者们做了活的示范。他的学问,他推行常识、重视经验,踏实诚恳的学风与作风,还有诲人不倦的细致耐心,在他身边的人,不管学问经验资历深浅,总是各有收获,而这收获恰与在他身边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他可以说一直都在发着光,然而这光温和,温暖,似三月春阳,人沐浴其中而无压力,只有舒服、解放、自在,甚至可以说是不断地感觉到自己随着这春光的熏陶而成长。如果倾听内心,我们也许还能听到灵魂不断拔节高升的声音。

  说不幸,是因为我们不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推托给已经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但是,更年轻、更应该多工作的我们承担不起。这是我们的更深一重不幸。他们义无反顾,为了我们的未来,可是我们做得不够。这是一个深刻的悖论命题。

  几年前作为北漂的我,在北京的一个小型聚会上,见过茅老。他是如此亲和而善于倾听,以至于隔着几十岁年龄的我对他,竟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我和高战送他出来,他推着自行车,那是深秋的北京街头,已经有了一地的黄叶,起了秋风。他戴着白线手套,耐心地听完我们的提问,做了细致的解答,才互相道别,骑车而去。那时他七十五岁。

  2008年年底,茅老来到广州,做时代沙龙的演讲。在演讲前,我们与几家媒体一起准备了欢迎仪式,作为对茅老八十大寿的祝贺,和对这一双老人的诚挚祝福。茅老八十高龄甚至生日宴会都在演讲,向我们像谈心一般地传递生活的常识和真理,用晚年的余晖,来弥补年轻时代不能工作的损失。同时,他总把生活“幸福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看。“我从未感到孤独。我的人生极完美,不想和任何人交换。”这是怎样的阔大情怀,怎样的人文精神,怎样的内心力量?

  黛琪,作家。历年来有评论、随笔、诗歌等作品发表。有小说《陌生人之天亮》出版。现居广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