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恶化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9:21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课题组

  进入2009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继续和经济衰退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救市措施。为扭转经济增速急速下滑,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从1?2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一方面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继续恶化,国内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在逐步显现出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出企稳迹象,但这种变化还只是很初步的,而且由于春节等不可比因素,数据的代表性还需要继续观察。特别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仍在继续恶化,何时见底尚难判断。下阶段,要继续抓紧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巩固和扩大已取得的各项积极变化。同时,要更加密切跟踪和适应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做好保增长、扩内需的各种政策预案。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终结了世界经济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给全球金融和经济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它的严重程度仅次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面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救市措施,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一、中国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及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一)面对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重拳出击,连续出台了一揽子以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方面,启动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的计划,并颁布扩内需、促增长的十项措施,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灾后重建和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去年四季度、今年2月份分别新增1000亿元和1300亿元中央计划投资。去年新增的1000亿元如期下达;今年新增的1300亿元延续去年四季度的总体大方向,项目分类制定得更细,正在抓紧落实。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将家电下乡政策由原先的仅覆盖三个省份扩大至全国,并先后两次扩大产品范围。为减轻个人住房交易的税收负担,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适时调整了房地产税费政策。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暂时减征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中央还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今年的“两会”,政府又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并将实行结构型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约50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4个月内5次下调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大对国家支持行业的信贷倾斜力度,比如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下调利率下浮幅度、下调首付款比例。今年,中国政府将广义货币增长幅度的目标定为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并将继续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

  产业政策方面,相继制定了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的实施细则和保障措施于3月中旬陆续公布。中央又研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把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企业方面,采取财税、信贷、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又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的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减负措施,如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费率、允许使用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等。今年政府将继续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和兼并重组。

  外贸政策方面,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四次提高有关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涉及纺织品、服装、轻工和机电产品;对加工贸易限制类、禁止类目录进行调整,从中剔除某些商品;适当扩大政策性银行出口买方信贷等以改善进出口金融服务。

  稳定就业方面,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做好农民工、大学生及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并将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今年中央将投入420亿元促进就业。

  总之,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调控的规模、力度及动用调控手段的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具备综合配套、财政为先、长短结合与注重民生的特点。

  (二)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中国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出台的政策措施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传统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主,这也是其他国家广泛采用的。但相比之下,也有一定区别。

  首先,措施直接针对实体经济,收效更快。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系统表现相对稳健,因而不需要对其进行救助。措施主要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间接影响,尽力通过扩内需、稳外需、调结构以保证经济平稳增长。这样直接针对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见效应该更快。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措施都需要先行挽救银行系统等金融部门,他们大量采取向金融部门注资、提供存贷款担保、收购不良资产等非传统的货币政策。从金融系统的恢复到实体部门的传导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因此,其他国家的救市措施收效会比较慢。

  其次,措施更为全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中国的措施从财政、货币、产业、企业、外贸、民生等各方面入手,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力图统筹考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个着力点,并不断跟进更为详细的后续措施,显示了较强的系统性。而其他国家出台的措施目前还主要针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措施涉及得较少。比如美国,在传统的降息以外,虽然逐步展开金融救助计划,对金融业加强监管,对各大银行进行压力测试并进一步注资、启动支持消费信贷项目及设立公私合营投资基金等,但在实体经济部门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围绕减税和政府开支计划,却缺乏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

  再次,措施目标明确,力度更大。比如制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前九大产业占中国工业的比重高达9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这些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将会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其他国家扶持的重点产业是受危机影响最深的房地产、汽车行业和亟待升级的某些行业,占比相对较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不够。可以预见的是,力度的不同会影响到收效的速度和救市的效果。

  最后,措施长短结合,更为紧密。中国出台的政策主要着眼于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陷于衰退,同时又不忘解决困扰经济发展中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等中长期问题,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重大专项的实施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又如在具体的投资安排上,把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高技术产业化建设、产业技术进步和服务业发展等方面也作为投资的重点。其他国家相比之下,更多的是显示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

  二、政策措施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效应还只是很初步的

  1?2月份,在中央及时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运行中开始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由于外部环境继续恶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仍在加深,整体经济仍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

  (一)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1。工业生产增速尚处于低位。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未扣除春节不可比因素影响),1?2月累计增长3.8%。因2008年是闰年,2月份天数比今年多1天,按可比天数计算,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1?2月累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0%;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3.6%。分轻重工业看,1?2月份重工业增长 2.7%,轻工业增长 6.5%。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1?2月累计与上年12月相比,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加快,其他行业增速有所回落。2月份当月与上年12月相比,多数行业增速加快。

  分地区看,1?2月累计,东部地区增长2.3%,比上年12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4.9%,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9%,回落2.6个百分点。山东、广东、江苏等20个地区增速比上年12月份回落。贵州、湖南、内蒙古、安徽、四川等10个地区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

  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下降。受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继续恶化的影响,1?2月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7.1%,比12月份扩大8.3个百分点。39个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出口交货值为负增长。

  1?2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7.2%,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下降 1.5 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加快4.6个百分点(图

  1)。中央项目投资增长40.3%,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5.1%。新开工项目大量增加,新开工城镇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100.3%,比上年全年加快4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4182亿元,增长24.8%,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4%,回落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5985亿元,增长26.9%,加快2.8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增速在60%以上的地区主要有:黑龙江同比增长216.4%,云南增长80.2%,贵州增长70.7%,陕西增长63.2%。增速在50%?60%的地区主要有:河北增长59.1%,宁夏增长57.2%,内蒙古增长55.9%。增速在40%?50%的地区主要有:辽宁增长48.0%,海南增长46.1%,青海增长45.9%,四川增长45.0%,江西增长44.8%,甘肃增长40.3%。

  房地产开发投资2398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1.9个百分点。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682亿元,增长0.8%,回落29.9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缩小。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1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年同期缩小3.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1%,上年同期为下降3.6%。

  3。市场销售稳定增长。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亿元,同比增长15.2%,扣除价格,实际增长15.8%(图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541亿元,增长14.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539亿元,增长17.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9%。

  4。出口增速大幅下降。1?2月份,进出口总额2668亿美元,同比下降27.2%,降幅比上年12月份扩大16.1个百分点。出口1553亿美元,下降21.1%,降幅比上年12月份扩大18.3个百分点(图3)。其中一般贸易出口713亿美元,下降20.4%;加工贸易出口733亿美元,下降24.3%。进口1114亿美元,下降34.2%,降幅比上年12月份扩大12.9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4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顺差1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38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亿美元。

  对主要地区出口均明显下降。1?2月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22.9%,对美国下降16.1%,对香港下降26.5%,对日本下降17.5%,对东盟下降24.5%,对韩国下降28.3%。对新兴市场国家也呈下降态势,其中,对印度出口下降15.1%,对巴西下降30.7%,对俄罗斯下降39.1%。

  5。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1月份上涨1.0%,2月份下降1.6%(图4)。从环比情况看,2月份价格与1月份持平。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0%,烟酒及用品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5%。衣着下降2.5%,交通和通信下降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4%,居住下降2.6%。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4.1%,肉禽及其制品下降5.9%,蛋下降0.5%,水产品上涨7.2%,鲜菜上涨2.9%,鲜果下降2.9%。

  1?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连续3个月下降。从环比情况看,降幅逐月缩小。其中,去年11月份环比下降3.4%,12月份环比下降2.3%,今年1月份环比下降1.4%,2月份环比下降0.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2%。

  6。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支出大幅增长。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0240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1月份下降17.1%,2月份下降1.2%(图5)。从收入来源来看,增速下降的主要有:国内增值税下降3.2%,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下降15.7%,营业税下降5.1%,企业所得税下降21.6%,土地增值税下降27.7%,关税下降18.8%,印花税下降78.2%,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90.0%。

  1?2月份,全国财政支出7804亿元,增长37.0%,增速同比加快8.0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增长32.5%,2月份增长42.0%。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6.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6.8%,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8倍,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倍,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倍。财政收支相抵,收大于支243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422亿元。

  7。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加快,贷款大量增加。2月末,广义货币5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月末加快1.7个百分点(图6);狭义货币16.7万亿元,增长10.9%,加快4.2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35142亿元,增长8.3%,回落3.7个百分点。

  2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含票据融资)10701亿元,同比多增8273亿元。各项存款增加16504亿元,同比多增317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6842亿元,多增4675亿元;财政存款增加369亿元,少增1210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加4263亿元,少增5303亿元。

  1?2月累计,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26877亿元,同比多增163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897亿元,多增79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639亿元,多增385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109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498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31641亿元,同比多增1603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4234亿元,上年同期为减少385亿元;财政存款增加857亿元,少增365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9589亿元,多增8234亿元。

  (二)调控初见成效,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在去年四季度以来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加快。增加投资是此次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价格因素,从投资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来看,估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将比上年四季度加快5?7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5%,预示着将来投资增长仍会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各项贷款大幅度增加。金融活跃是经济活跃的前提和基础。自2008年11月以来,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突破1.6万亿元,超过上年同期1倍多;2月份的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1.07万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4倍。截至2月底,累计新增贷款超过了2.6万亿元,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增加贷款5万亿元以上目标相比,投放进度是相当快的,有利于满足各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第三,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2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今年1月、去年11月和12月均有回升,已经连续3个月回升。构成PMI的5个分类指数普遍回升。

  专栏: 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

  2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去年同期降低4.4个百分点,但比今年1月提高3.7个百分点,比去年11月和12月分别提高10.2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

  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普遍回升。生产指数为51.2%,比上月提高5.7个百分点,跃至临界点以上,有超过70%的企业生产状况趋于平稳或有所提高。新订单指数为50.4%,微高于临界点,比上月提高5.4个百分点。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5.6%,虽然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但仍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显示制造业企业原材料库存持续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46.1%,比上月提高3.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3%,与上月相比有所上升。

  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表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作用开始显现,制造业经济下行趋势放缓,回落幅度逐月缩小。但还要清醒地看到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依然在50%以下,持续5个月位于收缩与扩张临界点,有些行业指数并不乐观。木材加工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及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10个行业仍面临市场需求萎缩的压力;从业人员指数连续5个月低于临界点,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第四,其他一些方面也出现了好的迹象。发电量、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缩小,1?2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3.7%,降幅比去年12月份缩小4.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年全年缩小19.4个百分点。原煤、钢材、水泥1?2月份增速与上年12月份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其中,水泥1?2月份增长17.0%,上年12月份增长3.5%;原煤增长3.6%,上年12月份下降1.3%;钢材增长3.1%,上年12月份下降1.7%。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