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危机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8日 13:27  中国经营报

  作者: 丁玉萍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虽然有计划与市场的鲜明分野,但60年中国经济还是有许多可以拿来讨论的一脉相承的基本问题。我们将先从横切面来确定有现实意义的选题,然后回溯其60年思想脉络,前瞻发展方向,这也正是“2009中国经济论坛”的要义所在。本期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点题金融改革的关键。(“2009中国经济论坛”及青年经济学者论文征集活动介绍详见A16版。)

  中国经济走到60个年头里,正逢世界金融体系的风雨飘摇,这对正在完善中的中国现代金融体系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反思当下,新的问题也在金融危机下层层剥开。面对眼前的挑战,我们是否能够承受住外界的冲击?是否仍然坚持长期改革?中国金融下一个30年又该如何走?

  “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发展的契机,中国的青年研究者遇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如是说。

  金融危机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

  《中国经营报》: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随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我国只有人民银行一家银行,而且还曾被并入财政部,成为主管货币事务的若干司局,货币政策无从谈起。你如何描述30年以前的中国金融形态?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从何时开始构建?

  李扬:金融是由经济来决定的,所以分析我国60年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30年必须扣住经济这一主线。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下国家会确定一个经济增长率,然后套算要实现这样的经济增长率需要多少资金,然后开始分账,看企业、政府财政分别能拿出多少资金,然后剩下的部分全部由金融部门去凑齐。

  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部门的作用一是动员储蓄资金,二是在储蓄不够的时候增发钞票。

  这个时期,由于我们急需改变国内一穷二白的面貌,急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于是总是制定出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建设的目标超出了国力所允许的水平,这个状况决定了中国金融发展的格局,即改革开放前30年金融部门是整个计划的“侍女”,本身显示不出独立发展的品格,那时也没有货币政策目标这一说。

  那时我们金融部门的作用沿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句老话: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金融是为了发展经济、保障资金供应,因而形成一个非常独立的金融部门确实也没有太大必要。货币是财政的一个部门,一种手段,所以才会有长达30年里只有一家银行,甚至还在短时间内被并入到财政部的状况发生。

  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得到了根本改变。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通过摸索逐渐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当谈到引进市场因素的时候,金融的作用就突出了。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计划是实物配置;改革开放之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仅关注实物,而且更关注实物配置的机制,我们金融界有句话: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钱跟物走”,而市场经济是“物跟钱走”,这体现了资源配置机制的根本性区别。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是在改革开放阶段开始奠定、发展的。

  中国经济60年里,前30年不能忽略,因为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前30年我们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从一个贫穷落后、受人欺负、没有独立性的国家变成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一步迈得非常重要,所以前30年和后30年不可割裂。

  《中国经营报》:正当我们构建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时,却赶上了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背景下你如何审视国内外的金融体系状况?目前形态下,推动我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是什么?

  李扬:实际上,从去年开始中国金融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是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在这次危机之前,我们作为一个正在建设市场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直在学习,老师是美国、日本、欧洲,但这次是老师犯错误了,而且我们看到老师很多东西做得比较荒谬。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很多经验、很多做法经过危机的冲击后发现它有它的道理,这种道理不仅是我们自己认可,也让外国认可。

  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站在世界前沿,尽管我们经济金融体系中还存在着非常落后的东西,但是在主要方面我们已经站到了前沿。

  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的银行业为应对危机,在解决不良资产、资本金、治理机制等问题上煞费周章,他们是现在不得不做这些事情;而我们是很早就主动做了这些事情。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改制、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开始,我们就通过外汇财政注资、通过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等,解决了我们的金融机构长期存在的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治理机制不完善、内部需要理顺的问题。

  现在世界前十大银行有四家是中国的,工商银行全球市值第一,远远超过了其他银行,这些都是在很早的时候打下的基础。这次危机让我们再次坚定了信心,我们的金融体系比较健全,我们能够经受得住这个冲击。

  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动力还是危机,或者说危机用一种极端的形式逼着我们还要继续往前走。所谓极端的形式,一个是全球每天不断有坏消息在传来,一个是国内经济的下滑还没有有效地止住。全球金融危机没有见底就是压力,我们需要全面地改革。这次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了这一点,有紧急处置,也有结构调整,还有长期改革。

  青年经济学者崭露头角的机会

  《中国经营报》:提到“全面的改革”这个目标,金融危机又给中国的经济学界尤其是青年经济学家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机遇?

  李扬:我们现在做关于经济60年的这个回顾非常必要,基于前30年和后30年这两段的回顾,我们还要再向后看30年。这次危机也让我们回头来看一看中国的经验,总结经验非常重要,这是为了以利后战,为了着眼于今后30年。我相信再过30年,中国会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我们要使中国由现在的初步小康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就要梳理好当前的挑战,在这里,所有中国的研究人员,所有中国经济的参与者,特别是中国的青年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经常会说,从理论上说,遇到这次危机,作为一个研究者是非常有幸的,很多事情没有危机看不出来,有了危机才会把问题一层层剥下来,表现在人们面前。一种制度设计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遇到危机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危机是一个契机,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对于研究界来说,是可以和全球经济金融专家平等对话的时机;对于青年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成长的契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