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颠覆者悖论

  《环球企业家》  王文静    特约记者 向雨

  想了解一位电脑产业大亨,最佳方式并非观察他使用什么电脑,而是看他在开的车。

  自1994年加盟华硕电脑任董事长兼CEO,很长时间里,施崇棠乘坐着一辆沃尔沃过期展示车,以此低调风格避免“暴发户”形象;直到2005年前后,因为推崇丰田生产方式,他将座驾换成了雷克萨斯,并带领公司管理层一起修习六西格玛等课程;不过,2007年下半年以来, 卸下CEO之职他前所未有地对豪华车有了好奇,以至于有一次在公路上看到一辆宾利在身边飞驰而过,他干脆尾随了上去。

  一个科技业的重量级商业人物已经开始酝酿自己的退休生活?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全新议题。试图了解“为何豪华车能够享受高昂溢价?”的施,前所未有的思考起了高端时尚品牌的塑造问题。为此,工程师出身的他甚至开始翻看时尚杂志、去意大利的奢侈品店考察。

  听上去,这种探索品牌、时尚等开放话题的工作轻松得令人羡慕。但即使放眼全球科技产业,似乎也很少有谁比此刻的施崇棠更为忙碌了。

  不妨看看这样一张时间表。2007年7月,施将其执掌多年的华硕按代工与品牌的业务分界一分为二。三个月后,施推出了一款小尺寸、超便携电脑Eee PC。虽然当时业界便对此产品不乏争议——有同行称它为“废物”,而兴奋的消费者却愿意排队将它一抢而空——但显然出乎所有人意料,这种不久后被命名为“上网本”(Netbook)的产品不仅成为了电脑业最新的增长引擎,还迫使微软、英特尔和戴尔们改写游戏规则。更极端的想法是,终有一天,上网本将反噬整个笔记本产业。这让华硕成为了1982年推出在当时极度便携且具备网络功能的Tandy TRS-80电脑的日本京瓷公司以来,首家大面积颠覆科技业的亚洲公司。

  是时候享受来自全球的叫好声了?绝非如此,Eee PC对于华硕而言无异于一把双刃剑。积极一面是,施崇棠获得了绝佳机会展开其数字家庭的战略规划(名字不难猜测:Eee Home),但另一方面,华硕前所未有的面对着全行业的挑战,一场被称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战—— 一个颠覆者悖论。

  于是有了这样富有戏剧性的时刻:2009年1月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CES)上,当施崇棠和盘托出自己数字家庭系列的最新产品,如将整台电脑融入一部键盘内的Eee Keyboard,他获得了一片喝彩之声。但走出镁光灯,他却需要和公司高层探讨公司业绩失措的深层原因及应对之策直到夜里四点——即使在2008年结束时它已售出了逾500万台上网本,并跻身全球电脑产业前五位,但一些失误也让它最终在当年第四季度写下了创业十九年来首个季度亏损。结论朴实却苛刻:华硕必须将2006年以来效仿丰田而实施的“精实革命”(大陆称为“精益生产”)推到一个新的极致。

  “失败会是人最自由的经验,就像是把自己剥光一样来认清自己,却也可以彻悟出自己内在最坚强的自有意志。”这是2009年春节之前的公司尾牙上施崇棠的发言。但言犹在耳,他在春节过后还是展开了大动作:与全球最大的卫星定位设备公司Garmin合作,希望借相关技术切入智能手机市场。之所以在业绩不佳时不完成盘整就逆风而动,是因为施崇棠看到诺基亚、苹果、微软们会战于此,太清楚错过这波潮流就再无机会。

  一再提速的竞争与应对甚至让一桩并不愉快的官司也只能成为插曲:2008年下半年被媒体热炒的一名叫做黄静的女性消费者因电脑质量问题而索赔500万美元的官司,令华硕在大陆的品牌受损。(参见本刊2008年12月5日刊《绝不妥协》)

  如此种种,让你可将施崇棠视为科技业生存的最新模板。在某种程度上,他所处的位置是无数华人企业家所期望的:借产品创新一举跃上全球顶级竞争舞台。但他接下来所遭遇的烦恼也的确超乎想象:怎样以一款开创式产品为切入点展开更为宽阔的创新战略?如何借助特色产品撬动公司品牌?在塑造创新、品牌等软实力时如何不让需要锱铢必较的运营管理失控?在欧、美、亚几大市场同时发力,怎么有效应对不同市场?

  所有这些,成为了2008年春节过后,鲜少履足内地市场的施崇棠和《环球企业家》坐下来谈论的话题。喜研佛学的施言辞温和,毫不缺乏自我批评的胸襟,他喜欢说华硕是一家“忙于救火的二流公司”,而“一流公司总能把事情想透彻,一次就做对”,他或许也称得上所有重量级企业家最不吝惜称赞其他公司者,除了对丰田赞誉有加,他也坦然承认希望学习乔布斯“每次产品发布会都有旷世巨作”的方法。但另一方面,谈到他所总结的未来电脑产业的规则和数字家庭战略的路线图,轻言细语的施难掩兴奋神色。这种兼具经营上的自省与对技术的由衷热爱的风格,不免让人想起台湾商界另一名传奇人物施振荣:他们曾共事15年,即使退休之际,施振荣也仍表示施崇棠是“最有潜力接班的人选之一”。转眼间,施崇棠也已到了规划自己退休的年纪。

  “我们不能有任何借口”,施崇棠说,“从长远的意义上,我希望2009年,我们可以从逆境中把让企业变精实的革命完成。关于精实革命,我一直在讲,但这次大家的感受应该会更深。”

  其兴也勃

  “想想上网本是由华硕首先做出来的,真是件疯狂的事”,戴尔全球消费业务销售和营销副总裁迈克尔·戴德迈(Micheal Tatelman)对《环球企业家》说。

  类似观点,在电脑产业并不罕见:没有人愿意相信,偏居台湾、此前并不以产品创新著称的华硕会称为上网本这一电脑业拐点的引爆者。

  几乎可以确定,如果没有华硕,上网本仍然是个必然诞生的产品——电脑产业从来不缺乏对于“更小的电脑”的探求。每隔一段时期,都会有一款简陋且较当时规格小得多的电脑诞生,并逐渐生根发芽:比如大型机时代的单片机、个人电脑成熟之初的膝上电脑,以及笔记本方兴未艾时的掌上电脑。至少在过去十年里,不乏有公司和个人寻找介乎于笔记本和掌上电脑之间的那个微妙平衡,如惠普公司的Jornada、索尼的PictureBook、加拿大公司Psion的Netbook(没错,最早的“上网本”之名就来自于此),一直到近年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开发的廉价笔记本OLPC。

  那么,为何这临门一脚最终由华硕踢出?

  至少事后看来,它恰好站在那个变革式创新的位置上。一方面,虽然过去几年间成长性不俗,但华硕仍算得上笔记本业务的后进入者,这就让它比戴尔、惠普和联想们更有勇气颠覆这个行业的既有规则。另一方面,华硕拥有着一条相当长而结实的学习曲线:它从1989年创立时就专门研发针对英特尔芯片的主板,十年间成为全球最大电脑主板厂商,由此成为全世界与英特尔交道最多者。这给了华硕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路径的独特理解,比如“奔腾4”处理器还在实验室中时,施崇棠就断定其结构存在较大散热问题而不看好该款产品。而近年中,施有着另一个判断:摩尔定律在过去四年遭遇天花板,至少用户体验上已经没有明显改善。

  一方面有改变的理由,一方面历史包袱并不算沉重,施崇棠并不算困难就进行了一次反向思考:2006年10月开始,他开始策划一台“够用就好”的电脑。

  所谓“够用就好”,并非将机器上不必要的零件拆卸掉那么简单。在科技业的一个常识是:太多公司知道怎么把大量功能装在一起,但能够小心翼翼摘选出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功能并加以强化,绝非“做减法”三个字所能涵括。

  够用的标准是什么?够便宜,尺寸不要太大,但屏幕不要太小,拥有全尺寸键盘,分量够轻,启动够快,网络应用没有折扣,电池续航能力尽可能长——将这一起平衡好并不容易,用华硕副董事长曾锵声的话说:“一再挑战极限”。

  比如,为降低成本和售价,华硕并未选择应用广泛的Windows系统,而是Linux平台,但如何让以前只有程序员们使用的Linux可以被大众接受?

  唯一的答案是从体验上让大家感觉它用起来并不麻烦。而获得这一感觉的起点,就是开机速度。因此华硕决策者一开始就对研发人员提出要求,Eee PC要在十秒内完成开机运行——在今天的硬件环境和软件体系下,几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但华硕CEO沈振来强调:“我们不希望用户感觉到Eee PC是一台计算机,要当成是生活用品的前提是:开机不能等上三分钟。”于是,硬件设计师只得一再修改规格,将Eee PC的开机时间缩短到20秒内。

  同时华硕自己重新开发用户界面和功能设计。为此,它让台湾、美国、欧洲三地的团队,每天三班接力研发。“这是一个日不落的流程”,华硕机构与工业设计中心资深设计师曾文杰说,要把一般计算机完整功能操作,尽全力塞进这么简单的机器里。在长达一年的开发实践中,华硕邀请了上千名并不熟悉电脑的消费者收取试用反馈,并做出针对性的修改。

  但也需要做加法。比如电池,原本规划两颗锂电池的空间,硬是塞进了四颗,让电池续航力,由两个小时出头,提升一倍到四个小时半。“关键是,挤进的电池没有增加重量与空间,更没有破坏外观质感”,华硕研发总部资深设计师柯连田颇为骄傲的强调,但在任务下达之初,“我们当时一听,都差点要掉眼泪!”沈振来不只对电池很在意,还要求散热结构要维持跟人体体温相同,以及五秒内必须完成的系统恢复机制,没一个不是严苛考验。

  事实上,在“生活用品”的定调下,沈振来也曾疑问:要不要拿掉键盘,只要用触控面板输入?要不要像iPhone一样,加上动感加速器,当把屏幕直立起来时,文档也会跟着转,以电子书形式方便阅读?

  最后,这些想法都舍弃了,施崇棠决定用“有点先进、又不会太先进”的想法,挑战消费者的接受度。这同时证明华硕确实不是用设计笔记本电脑的逻辑来开发Eee PC。

  当2007年10月16日,Eee PC在台湾发售,它迎来的是商店门口排上百人长队待购的罕见场面:开卖十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

  为什么Eee PC没有成为另一台Jornada或PictureBook?根本而言,它诞生的时机再合适不过了。对于绝大多数电脑用户而言,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即时通讯⋯⋯而非性能强大的硬件,以及专业化程度极高的软件。而Eee PC能满足80%的需求,售价却只有300美元,比普通笔记本至少便宜一半。

  需要指出,在此过程中,价格是个微妙的指标:Eee PC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成功将自己指向了“中高端用户的第二台电脑”这个区间,而非“低端用户的第一台电脑”。正因此,欧洲成为了接纳Eee PC及随后而来的各种上网本的最大市场。

  一个全新的市场由此被切分了出来。14个月里,华硕售出了数量惊人的500万台Eee PC,其中有近一半来自欧洲市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上网本的发货量已占到全球笔记本发货量的7%,而IDC更是预言2009年上网本会增长260%。格外惊人的是,它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微软和英特尔这样以往书写行业规则的玩家。因为上网本增速惊人,微软不仅没有按期终止Windows XP的销售,还以15美元,即不足以往售价1/4的价格对上网本授权Windows XP。而英特尔则借此一夜间捧红了凌动处理器(Atom),发货数以百万计。唯一的问题是,和微软销售Windows XP一样,每颗凌动处理器的利润只有常规笔记本高速芯片利润的很小一部分。

  作为新的“万有引力”的发明者,施崇棠登上了《福布斯》、《商业周刊》等美国主流媒体。一时间,此前声名不彰的华硕仿佛电脑业在苹果之外最富创造力的公司。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