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常委刘汉元提案:给每个中国公民发消费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12:02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编者按

  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表示,他将以政协提案及大会发言的形式,建议全民发放消费券,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据传,商务部关于发放消费券的调研报告也将提交“两会”审议。消息传出,令亿万国民对全民消费券“馅饼”翘首以盼。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杭州、成都、广州、深圳等许多地方都采取了发放消费券的措施,其中包括政府消费券、旅游消费券、社会消费券、转移性消费券、教育消费券、培训消费券等各种形式,以达到刺激内需、扩大消费之目的。

  表面上看,全民发放消费券让老百姓有“钱”可花,可以消化国内剩余生产能力,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少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对此持支持态度;然而,也有不少专家就消费券的发放方式、公平问题、效果问题等提出了质疑。全民消费券可不可发、怎么发,无疑将成为此次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问题。

  政协常委刘汉元提案:

  给每个中国公民发消费券

  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他将以政协提案及大会发言的形式,建议全民发放消费券,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

  ■发放理由

  需有效提振当前消费信心

  刘汉元告诉记者,自从去年11月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以来,由于投资计划更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这些项目从立项到建设再到拉动经济,至少需要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由此就会错过当前的时机,难以在半年、一年的较短时间拉动内需,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那么,当前和今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老百姓的观望心态难以缓解,企业生产过剩、民众消费低迷可能对市场信心、未来经济发展预期产生消极影响。刘汉元认为,从近几个月的一些关键指标和经济数据来看,目前信心尚未恢复,亟须继续加大踩油门的力度,继续出台一批重大经济刺激计划,采取果断措施,避免我国经济继续下行而步入通货紧缩。

  对此,刘汉元表示,只有解决好当前和今后半年到一年内的消费低迷问题,扩大国内消费,才能令4万亿投资具有可持续性,使其发挥最大的乘数效应。

  因此,刘汉元建议政府可借鉴新加坡、日本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现有经验,全民发放消费券,有效拉动当前和近期内需,从而立竿见影地直接刺激和带动国内消费市场。通过发放消费券,将有效提振民众当前消费信心,并使其成为弥补半年乃至一年内消费信心不足的主要措施。同时,作为资金来源渠道之一,适当的印钞,让人民币适当的贬值,也是抵消通货紧缩、维持消费信心、提升消费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与发展。

  ■发放方式

  可按每人每次1000元发四次

  谈到具体的发放措施,刘汉元建议,消费券可按中国公民每人、每次1000元的统一标准发放,发放时间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初步安排在2009年三月底、“五一”、“十一”及明年春节前后四次,消费券限定在发放后一个月内消费完毕,并根据发放后的经济形势、消费信心恢复程度等阶段性效果灵活选择,或只发三月底这一次,或“五一”发一次,或国庆发一次,或2010年春节再发一次,任何不需要的时候,可随时决定停止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的发放。

  ■发放意义

  快速将消费愿望转为购买行为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国内生产能力总体过剩,尤其轻工产品、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我国几乎是全世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生产能力和产品广泛存在,存在大量潜在需求,只是由于消费信心不足、购买力不足,大家购买愿望不强,从而出现了一边企业产能过剩、大量工厂停产,而另一边老百姓大量想买而没有钱买的现实状况,从而导致大批企业设备闲置、亏损严重,被迫关门停产,尤其是春节后出现全国2000多万农民工、几百万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的严峻形势。

  因此,刘汉元认为,通过发放消费券的形式,可让想消费的人有钱消费,快速将消费愿望转化为购买行为,加速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能力的提升,立竿见影地拉动内需。尤其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企业,将由此获得更多收入和更大利润,从而有能力、有意愿、自觉地进行再投入和扩大再生产,直接带动就业和税收增长,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我国经济重回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支持方观点

  消费券能立竿见影

  “欧元之父”蒙代尔:建议中国政府全民发放百元消费券,以启动内需。一定要规定3个月内必须消费完,随后相关的零售商可以把这些消费券拿去抵税。1万亿的消费券对内需的刺激作用可能不会很大,但如果消费券在3个月内用完,则效果可提高4倍。

  广东省政协委员陈纲军:现在发消费券正当时。发消费券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保障经济不在短期内迅速下滑。但发放消费券只能限于有经济实力的地区,并且应针对低收入者家庭,最多扩大到中等收入家庭。

  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裕国:发放消费券开创了先例。每人100元的消费券虽然不太多,但是一种进步,能帮助低保等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可以说是一项很实际的民生措施。发放现金可以留到今后再花,而发放消费券可以直接刺激消费,因此这一方式更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可谓钱用在了刀刃上。同时,该举措表达了政府激励其他收入群体勇于消费的信号,要引导大家都去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发放消费券是扩大内需最直接的方式:投资重大项目等方式一般需要半年或三五个月才能见效,而消费券却能立竿见影,限定使用期间可迅速刺激消费;发放对象为城乡低保等三类对象,可以惠及民生、稳定社会。实施后取得效果,可能会形成扩散效应。

  反对方观点

  滥发消费券有违法嫌疑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个别地方基于自身的特殊情况,用发消费券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当无不可,但如果把这变成一种刺激经济的重要方法,在全国推行开来,可能弊大于利。事实上,并非不存在比发消费券更好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危机时期人们最担心的其实是两样东西,一是就业,二是养老。完全可用同样的钱去提高穷人的养老标准,或资助他们就业和创业。这比单纯发消费券要好得多。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政府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持续发放,对扩大内需根本起不了作用。发放消费券并不能实现可持续提振消费。一些地方的消费券过滥,已演变成变相货币,因此这类消费券存在违法倾向,消费券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实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吃救济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社会也会因此丧失基本尊严。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公平来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

  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杨英:消费券只是扩大消费的手段之一,如果长期使用消费券,效果将越来越弱。目前一些人不同意使用消费券,主要是考虑到消费券购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使用时被告知必须到指定商场去购买物品,这就具有强制性的意味,中间可能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从发放和结算的流程来看,消费券还只能说是政府的惠民措施,能起到的拉动消费的作用不大,就业培训券作用可能更大些,就业培训券本身就是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系列就业压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