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 正文
“家电下乡”是否能真正带动起农村消费的热潮,成为众所期盼的拉动内需的一剂“强心剂”?“农民对这些家电下乡的产品还是很感兴趣的。”湖南省某市商务局的一位干部对记者介绍说,“有国家补贴的13%,价格上还是很优惠的。而且这几年农民手里的确也有了一些存余,也是想要购置些大件,提高一下生活质量。”
有热情也有疑问
在掀起全国性“家电下乡”的热潮的同时,也伴随众多的质疑和疑问。首先,对官方预测的家电下乡将带来的效益数字:是否真正能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一数据应该是按照农村居民家电普及率达到2000年城镇水平(当年城镇居民电冰箱、洗衣机、彩电保有量为86.7%、90.5%、116.6%)来计算的,而且是基于诸如收入水平较高、经济预期较好等乐观假设。其次,即使有了政府补贴,购买这些家电,对农村家庭来说也会是很大一笔开销。
湖南省某市商务局的干部对记者说:“农民也不是没有其他顾虑。一些农村的贫困户,即使是国家有了补贴也还是买不起。而且现在农村很多地方还是经常停电、限电,就算是买得起电器,正常使用也会受影响。”因而,在这个当口上,为使家电产品能够正常使用,加强农村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家电下乡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了对接。
农民的消费能力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水平?优惠的政策、价廉物美的家电产品是否能真正让农民掏出钱来消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表示,农民每年的收入在用于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支出后,已经所剩无几,甚至有的还入不敷出。也许正如有网友观点认为的那样:“买得起的早就买了,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不一定用得起。”
对于家电下乡所采取的补贴优惠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起到作用?郑风田教授分析认为,我国各地农民收入差异较大,采取一刀切的补贴方式对于农民需求的刺激有限。对于沿海和大城市周边的农村来说,其家电保有量已经接近城市水平,补贴政策对消费的吸引有限;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说,有限补贴可能不足以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家电。其结果可能是,家电下乡并不能真正解决贫困农民的家电需求,来自全民税收的财政补贴只能让部分人获益。郑风田教授还表示,我国之前在农村也采取过以补贴方式支农的政策,但最终的结果未必符合预期。家电下乡的初衷是好的,但具体执行起来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以招标、补贴方式来刺激农民消费家电的方式值得商榷,不妨将补贴资金以代币券的方式直接发给农民,实现代币券向更需要采购家电的农民集中。
提高农民收入还是核心
全国各地已陆续拉开的家电下乡大幕,要真正赢得农民喝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媒体调查发现,陕西省家电下乡20天后的成果:只卖掉了370台家电,平均每天卖掉不到20台家电产品。而从2008年12月启动家电下乡工作以来,陕西省备案的家电下乡销售点已超过2000个。
由此看来,不论是家电消费还是内需拉动,真正的、长期的增长动力还是来自于农民收入的真正提高。只有实际收入真正增加了,农民潜在的需求才可能变成现实的消费。“我国农村内需潜力大是指农村人口比较多,只要有收入增加的刺激,农民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就会变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表示,“加大农村投资,增加农民的收入就会带动消费,农村地区的内需将会扩大,农村经济发展的面貌也将有很大改观。”
相关专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