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离全面小康还有多远(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3:57  中国报道

  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而实际上广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甚至有扩大的趋势。这种不均衡的小康意味着,即便广东通过监测指标体系证明达到了全面小康,那也只是平均数上的小康,始终还有较多人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他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全面小康带来的实惠。不仅如此,贫富差距的扩大将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挑战,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宗旨相背离。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广东三大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40∶51.10∶38.50变化到2007年的5.70∶51.96∶42.35。七年间服务业的比重仅仅增加了3.8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03-2007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服务业的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较低,总体规模较小。2007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只有11.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占6.8%,金融业占1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8.3%,都远远低于传统批发零售业的20.9%。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影响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导致产业调整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严重不足,无法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尽管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举措,全省研究和开发经费占GDP比重也从2000年的1.00%提高到2007年的1.30%,但距离全面小康2.5%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实现程度仅为52.2%。而自主创新不是短期加大投入就能解决问题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的快速起飞,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借助环大西洋经济圈和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加工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强大推力,具有强烈的外向带动特征。在这种外源型经济为主的情况下,本土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没有自主,谁来创新?此外,前些年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也出现偏差,“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并不有利于全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减弱。

  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2007年,文化教育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9.2%,2000年为87.9%,七年仅仅提高1.3个百分点。其原因在于: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2003年的83.8%下降到2007年的68.9%;受教育年限距离全面小康的要求尚存距离。2006年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94年,相当于初中三年级,距离全面小康目标还有1.56年。特别是城乡教育差距突出,2006年广东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5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比全省的8.94年落后接近一年。文化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民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2007年农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不到城镇支出比重13.9%的一半,比2000年降低了5.8个百分点。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特征。然而,广东居民的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影响农民精神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拉大城乡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虽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大量省外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本省农村仍有约500万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不足成为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原因。

  抽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虽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大量省外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本省农村仍有约500万剩余劳动力。

  从2000年到2007年,实现总体小康已经整整七年,但是我们依然没有摆脱总体小康的思维,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上并没有根本起色。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量的增长,小康社会标准的提高,更意味着内涵不断丰富,结构更加均衡。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天然的联系,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小康才是全面小康,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仅仅是总体小康的延续。当前广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广东率先走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广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将走向何方,广东能否再杀出一条血路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的成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在席卷全球,外贸大省广东无法独善其身,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面临更多变数。但是,我们绝不能回头,唯一的选择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彻底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广东才能走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邓智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