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谈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8:15  《企业文明》

  中国的基础产业欠账太多,发展需求较大。

  基础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虽然经过建国近60年的建设,使得我国的基础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相差甚远。不管是人均道路面积还是人均图书馆坐席数,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中国的基础产业投资需求空间大,冲动强,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拉动消费有很大的对抗作用。

  国家高瞻远瞩投资4万亿发展基础产业十分英明。表现在:4万亿投资可以将我国的基础产业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4万亿投资具有鼓动性和渲染性,使国人的信心倍增;按照经验测算4万亿将拉动消费增加1.6万亿,将大大削弱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的负面影响。

  抓住时机全方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其实是我们进行冷静思考、寻找差距、提高竞争力的过程,是我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个经济主体、经济单元、经济环节应当积极地、冷静地思考适用于自身的发展战略,全方位提高核心竞争力,苦练内功,为今后的经济起飞奠定基础。

  我国的生产经营者、投资者应该从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出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核心竞争力差距查找和系统分析。特别是要提高对于市场的调查分析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外市场的商机,保证产品生产的准确性。培育长效的应对各种经济危机的核心抗风险能力。经营者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除了超前性打造以外,通过危机的检验来完善好提高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危机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和完善,对于应对可能的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实证性意义。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当表现出对于经营者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引导和支持经营者和投资者齐心协力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是,应当更加重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的生产经营者和市场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引导企业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规律,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树立市场经济中“既要看天也要看地”;“既要看当前又要看未来”。培育企业的正当竞争的意识,将企业置于全社会来分析研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帮助企业转变他们的增长方式,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整个社会、政府要给予引导,企业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企业是组成社会经济躯体的关键细胞,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企业的兴衰强盛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践行科学发展观培育新型的经济文化观念

  本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具有比较明显的抵御外来经济因素影响的特征。这种特征一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但是从另一方面又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惰性。为此,我们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近阶段还应该具有更加快的增长率。应该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积极宣传科学消费观、企业文化观和人力资本价值观等等方面的经济文化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市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本市场,从而极大地增强抵御各种外来经济危机影响的经济文化和适应能力。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