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建筑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6:52  《企业文明》

  文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石大华

  2007年春季至今,源于美国次贷风波的金融危机在经历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和美元地位危机4个阶段后,迅速演变成一场国际性的金融海啸,给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并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已从局部蔓延至全球,从金融领域侵袭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这场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实为百年罕见:北美、欧洲和日本经济体已全部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大幅放缓,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也明显增多。这场危机至今还仍未见底,黎明远未到来,全球经济正面临着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危机,中国政府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身体力行,共克时艰。党和国家首先从维护并稳定国内经济形势出发,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举措: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央行出台实施了创近11年之最的大幅降息政策;政府推出高达4万亿元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10大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重大举措。中国政府如此大手笔、高效率的行动,向外界明确发出了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力保增长的强烈信号,迅速成为提升全球市场信心的一大亮点。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业,特别是在国家基本建设事业中担当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中央建筑企业,尽管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也经受了巨大考验,同其他企业一样也遭遇了流动性短缺、楼市低迷、资本市场和汇率大幅震荡等带来的严重冲击,但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重点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再次掀起一个历史性高潮,中央建筑企业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历史重任,充当起拉动国家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实现经济振兴的发动机。

  中央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央建筑企业在这次国际金融海啸中尽管生产经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但从发展的视角看,可以概括为:“危”、“机”并存,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从机遇方面看:

  一是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出台,为中央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着重推出了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10项重大措施,出台了未来两年4万亿元左右的投资计划,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增加了对铁路建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企业债券的安排额度。今后3年我国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重点建设一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煤运通道和西部干线铁路。同时,国家和地方在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和房屋建筑等领域的建设投资规模也急剧扩大。这一系列从中央到地方的基础建设投资组合拳的推出,给中央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企业主营业务无疑将会在规模和效益上实现更大的跨越。

  二是建筑市场的逐步规范,为中央建筑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建筑市场监管的逐步完善、招投标等市场行为的不断规范、诚信体系建设的逐步落实,使得国内建筑市场正在一步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迈进,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建筑市场秩序正在逐步形成,工程造价逐步趋于合理,无序竞争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都为中央建筑企业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建设高潮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是国家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从去年9月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4次降低利率、连续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几次调整,幅度不断加大,力度为央行近10年来货币政策调控所罕见。国家税务总局也将于今年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企业整体赋税不断降低,大大减轻了中央建筑企业的经营压力。

  四是主要建筑材料和燃油价格的回落,进一步降低了中央建筑企业的成本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和国内的主要建筑材料尤其是钢材、水泥等价格持续回落,如:建筑钢材从7月份最高5 800元/吨左右,目前已回落至3 500元/吨左右;普通水泥价格从7月份最高的500元/吨左右,回落到目前300元/吨左右,并从整体上看,建筑材料价格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同时,随着国际上石油价格的大幅跳水,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大幅降低,这对原材料和燃料价格占成本比重很大的建筑企业来说,工程成本压力将会进一步减小,对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从挑战方面来看:

  一是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央建筑企业海外业务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境外一些工程因资金短缺纷纷缓建、停建或压缩投资规模,不仅对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对在建的海外项目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如:因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造成一些国家政府支付能力不足,可能会对在建项目的正常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金融危机引发的汇率和利率震荡,给中央建筑企业外币资产安全造成了巨大风险。从去年7月份以来,外汇市场主要流通货币对人民币平均贬值达20%左右;并且为刺激消费,遭受重创的世界各国央行相继下调基准利率或减少存款准备金比率,由此而引发的汇兑损失使得中央建筑企业的海外资金和资产大幅缩水,中国建筑企业实施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和对外劳务派遣也由于难于把握的国际金融市场而面临着巨大的汇兑损失风险,这些都给中央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益带来了重大影响。

  三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给中央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益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去年上半年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加大,资金供给不足,国内房地产业持续低迷,房屋销售成交量大幅萎缩,并且许多项目的综合开发成本已经高于市场售价,而未来一些高价土地成本项目纷纷进入销售周期,房地产业务的赢利能力缺少增长动力,稍有不慎将造成相当程度的亏损。加上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居民对房地产的消费信心严重不足,加剧了市场观望和恐慌心理,房地产行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使一些中央建筑企业的房地产业务受到重大影响。

  四是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中央建筑企业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管理幅度进一步加大,由此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企业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项目管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

  中央建筑企业经济运行走势分析和预测

  总体来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统筹发展大局,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据有关研究资料分析,2009年国家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会有所降低,大约在8%~9%之间,但仍位于世界各国的前列,处在一个较高位增长的区间。通过对中央建筑企业及所处行业经济运行走势的分析,可以说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关键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责任重大、机遇难得、任务繁重、考验严峻。

  一是责任重大。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脊梁”,央企是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承担着“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赢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在抗击这场金融海啸中,只要央企能挺住,国有企业就能挺住,国有企业能挺住,全国就能挺住。特别是中央建筑企业担负着这次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责任,必须要坚定信心,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为国分忧,充分发挥好中流砥柱的骨干作用,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