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下的美元远反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1日 16:00  《环球财经》杂志

  何志成/文

  何志成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经济师

  美元“远反转”的过程也将是美元体系分化的过程。人民币与美元若即若离,在捍卫“强势美元”的前提下一步步成为“区域货币”;日元将继续傍紧美元,但国际地位将被削弱;英镑继续徘徊于欧元体系与美元体系之间

  “金融危机”一词已经成为2008年全球所有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排第二位的可能就是“美元”。

  美元危机,美元崩盘,不绝于耳。尽管有很多人都思考过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元的关系,却可能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处于全球金融海啸中心的美国不仅躲过了货币崩盘危机,而且在金融海啸中越走越强?

  更没人敢说,“金融危机正是美元反转的契机”,“只有美元走强美国才能走出经济衰退,而且可以带领全世界最终战胜这场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

  不过,这个观点和这句话,我已经说了整整一年。

  “远反转”还是“短反弹”?

  全世界的人必须关心美元的未来,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不要忘记大多数国家和大多数老百姓在金融危机中已经积攒了越来越多的美元。美国前财长康纳利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是全世界的政客、金融寡头、企业巨子,甚至全体投资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

  但非常遗憾的是,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超级大机构几乎没有一个对美元2008年的走势做出准确的预判,包括黄金石油大宗商品,全部看反。而2008年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日子,也都不好过。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非常多的经济学家大肆地鼓吹美元危机论,才使所有持有巨额美元资产的国家和投资者坐立不安,在美元指数最低时大量抛售美元,同时在原油最高位时买入大量原油看涨期权。这使得非常多的企业和投资者陷入巨额亏损,才使危机后的调整过程变得如此痛苦。

  早在2007年11月份我接受《环球财经》采访时就明确提出:“美元指数已经接近历史大底,美元将在未来8个月后开始‘远反转’行情,也就是说:2008年7——8月间美元将疯狂反弹,走出沟壑图形的右沟壁,然后步入‘远反转’轨道。

  当时我提出了不能继续抛售美元建议的同时,也提出了美元“远反转”的概念,较准确地预见了美元反弹的时间和未来可能走出的图形。在后来的几个月中,许多媒体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关于美元“远反转”的多次见诸于公开媒体,比如2008年3月15日我发表在《华夏时报》的《告慰总理,美元指数已经见底》;比如2008年三月我在全国外汇交易员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题为《通过现代图形学理论预判美元即将走出沟壑图形——大反转图形》的演讲;比如2008年6月我在央视做评论节目时指出美元指数将在2008年11月前反弹到88.5以上,原油期货不可能站上150,而且未来将暴跌等等。

  在此,我感谢那些敢于登载本人观点的媒体。遗憾的是,“普世”思维的力量太强大了,亏损的机构和投资者仍然非常多——比如东方航空,比如中石油、中海运等。万幸的是,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没有在2008年初大换仓——因此没有太大损失。

  当然,如果一根筋地去理解所谓美元“远反转”,也可能亏钱,因为美元“远反转”并非立刻转,也非一根直线般地涨下去。

  美元“远反转”概念的完整表述是:从我2007年11月提出美元开始见底算起要走8个月漫长的震荡筑底行情,然后在7月底开始大幅度反弹,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出大型沟壑图形的“右沟壁”,然后开始大幅度震荡做“沟沿”,走完“远反转”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这是“远”字的第一层含义。

  为什么用“反转”二字,就是为了区别“反弹”。反弹行情再大都不会跨年度,中级别的反弹最多只会持续一个月。而美元这次的“远反转”可能要走两年,甚至更长。后面还有第三阶段,第四阶段,这是“远”字的第二层含义;既然美元的“远反转”行情会走得很远很长,因此肯定是走两步退一步地蹒跚前行,在大起大落中逐步发展的。

  次债非金融海啸真正原因

  非常多的人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及随后发生的金融海啸之所以爆发的原因归结于美国的次级债、美国的金融监管脆弱、美国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甚至破产等原因。这种对金融危机本质判断的片面性直接导致了美元崩盘论,加剧了危机的深度。而后,随着美国政府斥巨资救市,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使得多数市场人士想当然地认为,超额货币发行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因此美元虽然逃过了2008年的这一劫,不可能再逃过2009年的大劫,于是“2009年美元将彻底崩盘”的分贝目前有增无减。

  但首先需要问的是,全球金融危机是缘于美国次级债吗?我在2008年3月就曾写文章论证:不是。

  首先我们从时间点观察。次级债危机爆发时间是2007年3月,当时全球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是一次局部危机,顶多牵连到少数购买次级债的国家和机构。当时坐立不安的一定是中国央行,因为他们买了全世界最大份额的两房债券——3000多亿美元。而在美国政府宣布收购两房,确保这些可能变为废纸的债券能够全部兑现之后,这一危机基本消停了。虽然当时也有一些学者提醒国际社会,美国的次级债之后还有银行违约危机、信用卡危机、实体经济危机等,但没有人想到会有全面的流动性紧缺以及后来的全球金融海啸——许多金融机构面临倒闭,大批企业陷入亏损。实际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在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巨额亏损并导致破产后才爆发的,而这个时间点已经到了2008年6月。因此说,全球金融危机跟次级债、两房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再从国际虚拟金融市场的涨跌周期观察。次级债危机爆发后,全球虚拟金融市场仍然维持着一片繁荣,股市、黄金、原油、非美货币等都在继续暴涨。欧元在2008年4月和7月才见顶(双顶?;黄金在2008年3月;原油在2008年八月;全球股市大幅度下跌的起点也在2008年7月。(这些剧烈的市场波动与次级债危机暴露的时间点差得很远。甚至可以说,美国次级债危机已经被政府搪过去了之后,全球金融危机才爆发。说次级债危机有“蝴蝶效应”,牵连到全球的金融机构,从周期上看,不合拍,缺乏共振关系。)

  而雷曼兄弟前总裁披露的数据证明:该行全部资产中美国次级债只占百分之一,所谓垃圾债券所占比重更低。因此说,雷曼是被美国次级债拖垮的很难说服人。有趣的是,中国央行持有美国两房债券的数量全球第一,比欧美日的银行多很多,为什么中国的人民币能够“岿然不动”呢?

  显然,那些出问题的金融机构的问题资产不是次级债。

  日元暴涨和息差交易才是罪魁

  虽然各家银行不可能公布自己的问题资产,但中信泰富和香港汇丰等金融机构告诉了我们,它们是在澳元上做反了,而且仅仅是一个货币做反就几乎濒临破产?由此联想到雷曼兄弟公司,它们宣布出现巨大流动性危机的时间点恰恰是在日元暴涨之后,我又查到,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在过去8年中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并结合杠杆操作,竭力地做空日元并放空美元,以致所谓息差交易等携带式交易模式风行,高息货币狂涨,日元美元狂跌。

  这才是问题资产的症结!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肯定与携带式交易相关,即过多的金融机构融通了大量日元借款并通过携带式交易买了大量美国的垃圾债,当然也包括房地产、股票、原油期货、商品期货等虚拟金融资产。由于事情败露,大规模平仓突然发生,措手不及,这才是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突然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雷曼之所以破产,日元的携带式交易肯定是导火索。

  那么美元的“远反转”与日元的暴涨是什么关系呢?在息差交易的交易中它们肯定是难兄难弟:始作俑者是它们,大幅度下跌与大幅度反转也是它们。

  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美元日元肯定是始作俑者,由于全球的流动性泛滥直接导致局部经济过热,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金融市场彻底疯狂,这才有了金融危机。

  具体的逻辑推理过程是这样的:长期以来,美国借拥有世界货币地位的优势而狂印钞票,日本则在近10年的时间里实行“以邻为壑”的近零利率政策,这两个经济和金融大国带头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肆无忌惮地向全球市场输入流动性,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和流动性泛滥;在外汇市场上,由于借入日元美元非常容易,直接后果就是“息差交易”模式流行,日元在6年多的时间里对高息货币下跌了一半以上,以致市场在2007年6月之前堆积了极大数量的非日元头寸,这必然导致后来的暴跌。

  客观地说,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有些突然,市场主力资金为了自救,在日元空头被迫大规模平仓之后又借美国政府收购两房之举而将主攻的对象放在了美元身上,结果导致2007年8月后石油、黄金、非美货币的疯狂浪(大趋势行情中的最后一浪)出现。在这一浪中,石油涨到147,黄金涨到1000,英镑突破21000。

  最值得玩味儿的是欧元,一直涨到16000,而且做出大型“双头”顶。在全球金融危机开始露出端倪之后,市场并没有立即做空美元,而是“顺理成章”地继续攻击美元,将已经失衡的世界货币体系进一步推向极端。

  为什么市场能够在美元下跌7年之后继续大肆地做空美元?经济危机是一个借口,欧元想取代美元的野心被市场利用才是实质,我们可以看2007年9月到2008年7月的图表,在日元暴涨时欧元跌的并不多,而且还在2008年6月再次回到了历史高位,欧元兑美元则在2008年两次触及16000。这种状况拉紧了市场的神经,因为一旦突破,美元肯定崩盘!

  就在市场绝大多数人都对美元彻底地失去信心之后,金融海啸发生了,恰在此时,美元指数的筑底行情也刚好走完了8个月,沟底形成了,右侧沟壁的急拉行情即将开始。如果我们回忆当时的情形,非常多的投资者包括大型金融机构仍然按照传统思维在继续堆积非美仓位,市场空声一片。结果对7月下旬美元突然出现的大幅度反弹时措手不及,更多的人则是轻信传统技术分析理论,在欧元英镑澳元大幅度下跌时不断地(过早地)抢反弹,结果都折在大型“沟壑图形”右侧“沟壁”的半截。毫无疑问,正是由于太多的金融机构再次看反趋势,全球市场巨大的流动性才一下子跌入非美暴跌的流动性陷阱,使这场金融危机愈演愈烈。

  美元的大幅度反转行情是 “反规律”的吗?如果对这场金融危机的性质判断准确,我们就可以明白:金融危机只是引子,危机爆发,突然导致流动性紧缺,市场不得不大量平掉非美、股票仓位、商品期货仓位。市场出现投资陷阱,不但使投资者慌乱平仓,也使金融机构都捂紧了钱包,相互之间极不信任;这必然导致恶性循环。而被市场投资者平掉的非美仓位所获得的美元现金只是前期美元借款的半数不到,于是不得不更多地抛售股票和非美仓位——包括石油等商品期货。这不但导致日元和美元暴涨,非美货币包括石油暴跌,而且导致危机加重,调整时间加长。

  美元会不会在2009年出现暴跌?市场对这个问题争论极大。我注意到,在过去的3个月内,美联储向市场注入的货币以年率计算已经狂飙至近1000%。经调整后的央行储备金,从9月中旬的1000亿美元已经暴增至7000亿美元,而FED的资产负债表也在同期内增加超过一倍,从9000亿美元变成2.2兆美元。这说明,美元自2008年7月开始的“远反转”行情不仅是在经济危机演化为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发生的,是在实体经济出现巨大问题后发生的,同时也是在货币供应量大幅度飙升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的确越来越反规律!

  市场对美元的表现的确不可理解,尤其是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根本无法解释。相反,相信美元将在2009年狂跌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说投资者在2007年时对美元摇头,2008年7月前还是摇头,现在则更加摇头了。想到美联储漫天撒美元,美元不崩盘,似乎天理难容!

  但是,我说美元没有涨够,2009年美元肯定涨,而且还涨幅还不会太小。

  为此,我再次把在2007年11月我提出美元“远反转”概念和关于美元“远反转”的四个阶段之预言完整地描述出来,供大家参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