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将被终结历史终结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16:42  《环球财经》杂志

  将被终结“历史终结说”

  新蒙昧主义这个名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人们形容文艺复兴之前、中世纪欧洲那个专制黑暗时代的专有名词——蒙昧主义。

  在那个时代,宗教迷信和教会教条统治着人们的思维意识,罗马教廷企图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欧洲和世界。历经无数斗士不懈努力和卓绝斗争,欧洲终于摆脱蒙昧主义的统治。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将欧洲改造成为全人类多方面的领袖和开拓者。尤其是人口仅仅数百万的英国,工业革命后长达二百年时间之内,竟然统治着地球一半的土地和70%的海洋。

  然而,人类命运总是一再验证物极必反的辨证哲理。当摆脱旧蒙昧主义的欧洲各国,借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各国的时候,另外一种“蒙昧主义”也就应运而生。最初也是最持久的理念就是“西方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唯有欧洲(主要是英国)代表着人类的前途;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道德价值、语言文化乃至吃穿住行,欧洲都代表着人类进步的唯一方向。

  西方中心论的背后,有着殖民征服的巨大物质利益。大英帝国最强大最悠久的殖民先锋——东印度公司,其使命不仅仅是要为帝国攫取无限的财富,而且要将大英帝国的思想文化传遍到世界每个国家。必须承认,大英帝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以至于当年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口气说道:“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事实,乃是英国和美国讲同一种语言。”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的新蒙昧主义已经存在数百年了。但“西方中心论”到了二十世纪才登峰造极。最极端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精英阶级所发明的“历史终结学说。”出版于1992年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是“西方中心论”和“美国模式”最极端的宣言书。该书的作者弗兰西斯·福山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重要人物,当年曾经联合数百名美国新保守主义知识精英,公开签名支持布什攻打伊拉克。

  历史终结学说宣称:“美国模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乃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人类最后的一种统治形式”。冷战之后,各种形态的历史终结论已经渗透到美国意识形态的所有方面。譬如,国际战略领域推行单边主义;政治制度领域推行美国式民主、自由和人权;经济领域倡导华盛顿共识;宗教领域迷信基督教一神论或科学论;娱乐领域推崇好莱坞和百老汇,乃至语言领域盛行英语崇拜等等。”

  向松祚等特别指出,新蒙昧主义在金融和货币领域,已经到了非常完善和非常简洁的形态,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华盛顿共识”。

  从无共识的华盛顿共识

  对于所谓华盛顿共识,其实就是美国和IMF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套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它们包括:

  (1)主张不论条件的彻底私有化,包括毫无保留和毫无限制地让外资掌控本国所有产业和企业;

  (2)主张不论条件地资本账户自由化和完全放任资金跨境自由流动,包括对一切国际投机资金和各种对冲基金完全不加监管;

  (3)主张绝对静态的、简单化和绝对化的所谓比较优势原理,反对发展中国家发展自身的战略产业和民族产业;

  (4)主张完全自由放任的浮动汇率体系;

  (5)强压发展中国家尽快全面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

  (6)肆无忌惮地、不受监管地发展衍生金融交易和推广所谓金融创新。

  有学者指出,美国政府推行“华盛顿共识”的基本目的,是将世界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当年欧洲推出欧元与美元抗衡,美国的一些学者甚至用“欧元将重新把欧洲拖入战争深渊”的论点,来强烈反对欧元诞生。有识之士早就指出:美国是最不愿意改革目前国际货币制度的国家,因为它是该制度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最近30年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一旦各国真的依照‘华盛顿共识’,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实施完全的浮动汇率,那么,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对美元的依赖就更加彻底!美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30多年的历史彰彰在目:汇率越是浮动,一国货币政策就越是受到外汇市场的牵制;汇率越是浮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所需要的美元储备将越多,而不是越少!货币政策将更加不自主!”向松祚指出。

  斯蒂格利兹曾担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是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然而,这位西方经济学大师却也在2002年专门著书,力斥“华盛顿共识”之非:

  “美国要求中国实施金融市场自由化,不会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它只会促进美国金融利益集团的狭隘利益,美国财政部就是这个利益集团最坚定的代言人。华尔街巨头们坚信:中国意味着巨大的金融市场。华尔街必须超越竞争对手、捷足先登、抢占制高点。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斯蒂格利兹警告中国:“资本市场自由化,意味着控制热钱的一切措施都要被连根拔起。热钱不过是赌汇率波动的短期借贷资金,这些投机资金决不会去建立工厂、创造就业。”“为了吸引真正致力于实业发展的直接和长期投资,我们并不需要什么金融市场自由化。中国自己的经验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美国希望全世界接受的“美国模式”,在学术上有一个令人费解的名词:“华盛顿共识”,而向松祚博士则将之简称为“二美模式”:即美金+美军模式! “历史早就证明:所谓‘华盛顿共识’不仅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稳定增长,反而酿成巨大灾难。当年迫于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压力,接受‘华盛顿共识’的几个亚洲国家,实际上早就抛弃了‘华盛顿共识’”。

  “事实上,没有多少尊重真理的经济学者会认同所谓‘华盛顿共识’,但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到处推销!”

  不“信教”的“传教”者

  如果说,美国财政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华盛顿共识、“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销售链条的批发者,那么这些理念能够大行于世,也离不开一大批这些理念的零售与贩卖者。

  向松祚和彭晓光在《世界范围的新蒙昧主义已经破产》一文里,仔细区分了贩卖新蒙昧主义的两类“人物”:

  第一类“人物”,衷心佩服乃至崇拜西方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文化。美国、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确有大量知识精英和各界人士,深信美国模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在他们的信念里,并不掺杂多少个人和利益集团私利的成分,他们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希望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角度,证明美国模式的确是人类的未来。

  第二类“人物”,则是那些希望通过贩卖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而获得最大物质利益的人。尽管他们内心深处可能并不相信历史终结论和西方中心论或美国优越论,但眼前的巨大利益却让他们成为新蒙昧主义最勤奋的传播者。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里直截了当地宣称:“美国的全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依附它的外国精英们行使间接的影响。”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外国精英,有许多人直接受雇于华尔街大银行,每年享受着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美元的高额收入。

  2008年12月11、12日,《华尔街日报》英文和中文网站先后隆重推出一篇《让中国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Keep China on the Capitalist Road)的文章。引人注目的是,文章作者胡祖六身居华尔街顶级投行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之高位,且身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该文称:“西方金融机构的动荡和信贷紧缩,正在令许多中国人质疑全盘引入类似的资本主义模式是否明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章中“全盘”和“类似”二字。

  该文还表示:“危险之处在于,北京正在从近期国内外的事件中吸取错误的教训”(注意“危险”、“错误”两个词)。“中国的一些学者开心地宣称,美国为首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衰落”(Some pundits in China have gleefully declared the beginning of the decline of US-led free market capitalism.)——由于pundits一词在英语里面饱含着轻蔑的嘲讽,意思是可笑迂腐的老学究, 文章的感情取向可谓昭然若揭。

  显然,该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前述阿特曼和詹姆斯的文章毫无二致,那就是担心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偏离“资本主义道路”。向松祚尖锐地指出:贩卖“美国模式”和“新蒙昧主义教条”的美国政界、学界精英及其在中国的代表们,担心的并不是中国停止改革开放,而是中国不依照“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模式去改革开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