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左晓蕾:警惕消费券政策陷阱(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13:16  中国财经报

  在经济低迷,民间投资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动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人人有份的消费券刺激的消费增长可能成为一种吃光喝净,竭泽而渔的一次性的、“短命”的经济行为。

  流动性陷阱与消费券

  发放消费券的做法与凯恩斯的“挖沟填沟”政策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处。根据应大萧条之运而诞生的凯恩斯理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利率下降到零也无法刺激投资增长,经济因此陷入“流动性陷阱”而出现大衰退。因为没有“有利可投”的机会,只有增加政府支出和投资,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政府甚至可以采取非常行为,找一批人来挖沟,然后找另一批人来填沟,给毫无实际意义的劳动支付工资,增加社会的支付和消费能力。德国二战以后曾经采取过这种非常举措。政府也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工具,扩大财政赤字,甚至采取大规模印发钞票的方式,提供后续资金的支持,不择手段、不顾一切拉动经济脱离“陷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研究30年代大萧条的危机应对时有一个著名观点,坐在直升飞机上散发美元是刺激经济增长解救危机的杀手锏。在美国当前“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面前,伯南克正在把他的观点变成现实。

  对无意义的劳动发放工资与发放消费券的作用非常相似。不过“挖沟填沟”多了一层意思,仅够满足基本消费的收入是名正言顺的劳动所获。而直接发放消费券就是“不劳而获”了,而按人头平均发放消费券更加缺乏理论根据。而且,“挖沟填沟”活动只会发生在“流动性陷阱”出现,经济处于完全无法正常运行的大萧条时期,而政府只能非常规地依靠赤字和冒着将来高通涨的风险来换取经济的复苏。曾经实施“挖沟填沟”政策的德国,后来也为由此带来的高通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不得不用新的货币取代旧的货币来解决无法遏制的高通涨。

  虽然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呈下滑态势,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存在。但是中国经济并没有处于所谓“流动性陷阱”的困境,货币政策还有调控的空间。特别是前几年经济增长增强了国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只要政策更有效率地使用财政资源,比如说有效利用4万亿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而不是排斥民间投资;大力度启动农村消费、改善城市消费结构;稳定一般消费品出口,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在有序恢复正常运行的同时,开始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并没有恶化到必须超常规扩大财政赤字,靠印钞票发放消费券维持经济运行,不顾将来超级通货膨胀带来对经济更大伤害的地步。

  消费券可发放特定群体

  至于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发放消费券的做法,要特别注意。

  第一,地方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不是人人有份,而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低收入的群体。

  第二,消费券可能是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职能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政府一直都在对低收入群体进行各种价格补贴或者收入补贴。过去可能更多采取现金补贴方式。在当前需要拉动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的大形势下,把过去支付的随意性较强的现金补贴,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锁定消费的时间、消费的商品,直接全部变成当地和当期的消费增长水平,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该是一个正确的举措。这种补贴是制度性的,不是一次性的,所以在经济低迷的整个期间,政府都可以用消费券替代现金补贴,带来的效果就是持续的,可以形成消费——生产——投资的良性循环,而不会像一次性消费券发放那样仅仅产生非常短期的效应。

  第三,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是预算安排的,有非常合理和合法的保证,并不会增加财政的负担。政府通过对使用公共服务多的高收入群体征税,然后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的职能,补贴那些使用公共服务较少的低收入群体,完成社会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在此经济放缓的时期,政府转移支付以消费券的形式实现,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但体现了公平更体现了转移支付的效率。

  在当前的情况下,用消费券的形式适当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对促进消费增长应该是有意义的。如果为返乡农民工发放消费券,最好效仿“挖沟填沟”模式,作为其参加任何一项新农村建设或者社区建设、种树环保、水利电网、修路建桥的劳动回报。如此,消费券政策就不仅拉动了消费增长,而且增加了工作机会,政策的效用将被最大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