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的错误不是中国加强金融监管的理由(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8日 04:18  《长江》杂志

  美国不及,中国太过

  就像厨子离锅非常近,天天看着锅里的粥,但是同时把锅盖又盖得太死,用的方法,直接影响市场的太多。

  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不应该作为加强中国金融管制的依据。因为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端。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我们必须知道,监管从本质上是反应性的,是对已经熟悉的事情而为的,但创新顾名思义是以前没有的,是创造出以前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从本质上,创新是不应该监管的,否则逻辑上就有矛盾。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果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不显著,那其他行业也不可能实现创新。中国式的监管,并不能够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与教训》,陈志武,9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既然美国的监管有这么大的弊病,中国是不是也应吸取教训,更大地加强政府在市场中的影响,从而减小未来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呢?否。美国能出现这么大的危机,我们当然应该认识到盲目相信市场是不对的。但是,这一点实际我们早就知道,中国的问题不是我们相信市场太过了,而是市场化的程度不够。和美国完全由市场主导、有问题以后政府再出来收拾残局的理念恰恰相反,中国的金融市场是在政府从宏观到微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市场的弊病得不到控制,而是市场的优点和纠错机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A股市场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一年内从合理的两三千点激增到六千点,然后再一路回落下来?市场的纠错机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是个重要原因。股市能急速上涨,当然是有些投资者非常乐观,对投资前景充满信心。但这毕竟是一部分人,少数人往往容易出错,他们很可能是过分乐观了。在这时,市场上的另一部分人可能比较悲观,但因为我们没有引入卖空机制,这部分人就无法在市场上用买卖股票来表达他们的看法。因此,股价就片面地体现了过分乐观的投资者的看法,就高估了。在泡沫化的大牛市里,市场的另一个重要的纠错机制是非上市公司加快上市的速度,从而增加股票的有效供给。但我国的审批制度却过于缓慢,远远跟不上投资者对股票需求的急速增长,因此从侧面上为泡沫迅速膨胀提供了条件。这几个月的市场大跌在宏观上看基本是有惊无险,对实体经济没有大碍。但这主要是因为股市的规模,尤其是全流通的部分,仍然有限,而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成功。有朝一日,如果中国的股市也到了美国的规模,流通市值与GDP大小相近,50%的跌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就会举足轻重了。

  (《中国金融的监管从次贷危机中应学到点什么》,刘劲,7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

  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凡事不应该走得太远。中国和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大一样,各有各的问题。美国的金融监管可以说管得太少,什么事都让金融市场自己去做,无论市场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政府尽量能不管就不管,完全相信市场恢复和运作能力。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我打个比方,金融监管就像熬粥,美国的监管就像一个厨子把锅盖揭开熬粥,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出问题,如果水开了,自然而然地有泡泡,这个泡泡自然会下去。但是美国的厨子离得很远,所以有时候熬粥就会出大问题。

  反过来看,咱们国家的监管是另外一个极端,我们的监管人员,就像厨子离锅非常近,天天看着锅里的粥,但是同时把锅盖又盖得太死,用的方法,直接影响市场的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大的问题出现得少,小的问题会时不时地发生,时不时地粥就会冒出来。从现在的经验来看,我以为中间的办法比较好,一方面是熬粥要开着锅熬,让市场自己调节,另一方面监管人员必须站在锅跟前天天看着,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就必须得去调节。

  (《美国实体经济危机刚刚开始》,刘劲,10月30日《上海证券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