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的错误不是中国加强金融监管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8日 04:18  《长江》杂志

  监管从本质上是反应性的,是对已经熟悉的事情而为的,但创新顾名思义是以前没有的,是创造出以前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从本质上,创新是不应该被监管的,否则逻辑上就有矛盾。中国的问题不是我们相信市场太过了,而是市场化的程度不够。中国的金融市场是在政府从宏观到微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的问题不在于市场的弊病得不到控制,而是市场的优点和纠错机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缺乏管束的金融风险

  从长远看,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限制金融业的创新步伐,而是在于如何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如何提升监管机构监管金融风险的能力。

  贯穿金融危机始终的是,无论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存在忽视风险管理的因素。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协会危机(S&L问题)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金融危机,都是由于所担保的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使得银行的贷款出现了坏账,最后演变成了银行的经营危机。那时由于没有被衍生工具放大,美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在出现问题后较快地纠正并恢复。这是典型的货币市场风险通过资本市场的工具被无序放大的结果,也是金融机构自恃有衍生品工具可以不惧怕风险心态的典型表现。

  证券化的第一个问题或者说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证券化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引发的道德风险。第三个问题是,由于证券化的实施使得债务的交涉出现了困难而成为大问题。从长远看,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限制金融业的创新步伐,而是在于如何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如何提升监管机构监管金融风险的能力。

  (《金融危机:忽视风险管理的恶果》,周春生,11月10日《经济观察报》)

  本轮危机之后,美国政府不可能会再如以前一般完全信任华尔街。目前政府出台的救市措施多是为了控制金融恐慌,可以预料的是,在危机过后,政府会针对目前分业经营的投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出台一些约束其行为的新法律法规。但他们有可能会矫枉过正,美国国会有时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安然事件后出台的《萨班斯法案》就是约束过紧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动摇了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给美国政府救市团队打“A”》,梅建平,10月10日《中国企业家》)

  中国式监管的问题所在

  股市的水平由监管部门一手操控,既然证监会有此权利,那么他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受到指责是有道理的。

  股市低迷时,监管层等其他部门一方面会通过讲话、或在三大报上发社论,通过言论鼓动大家进入股市;另一方面,监管层通过很多手法控制和管理股票供给。最典型的就是IPO、再融资和增发的审批,以及对基金发行的审批。此外,监管层还会根据需要随时召集基金公司和机构,给其打气,让其托市或者授意其不要买卖得太多等。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股市的水平由监管部门一手操控,既然证监会有此权利,那么他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受到指责是有道理的。

  (《经济困境没有10年前严重》,陈志武,7月23日《新京报》)

  这个都是监管层造成的。因为像招行、南航等认沽权证,完全是由监管层控制供给的。去年7月在上海开会时,有个证券公司董事长告诉我,他们公司那天被批准可以发售两个亿的招行认沽权证。这等于是监管层批准让券商印钱。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卖空的。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卖空的话,在认沽权证价格高得离谱时,谁都可以创造新的供给量,这样自然可以把价格压下去。但在国内,其他人只能看着,只有买入的权利没有卖空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就变得很畸形。

  (《经济困境没有10年前严重》,陈志武,7月23日《新京报》)

  实际上,证监会的角色应当是对市场进行监管,而不是管理股市指数的水平。证监会要做的是保证股市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包括散户、机构、券商、基金等)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证监会真正要管的是制定公平的监管规则,制造公平的市场秩序,打击机构非法操纵价格、上市公司管理层内部交易等问题。至于大家是买多了买少了还是卖多了卖少了,都是投资者自己决定和把握的事情,和证监会没关系,不是证监会该管的范围。

  (《经济困境没有10年前严重》,陈志武,7月23日《新京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