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过冬 艰难时局下的韧性(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01:08  《长江》杂志

  不要忽视员工的力量

  隐瞒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办法,只有坦诚的沟通才能稳定军心。

  面对飙飞的油价,接踵而至的灾害,企业的进退两难⋯⋯这些摆在面前的事实,不要以为员工会视而不见。相反,在没有得到管理层的明示之前,忧心忡忡的员工唯一能做的只是猜测。

  猜测没有任何好处,只会动摇军心。作为成熟的管理者,必须在猜测发生之前就要学会坦诚地与员工沟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及时向员工交底,比如公布公司相关紧急预案,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至少让员工明白,决策层对现状是有充足准备和思考的。

  (《告诉员工:不确定性是常态》,滕斌圣,7月3日《中国经营报》)

  当管理者绞尽脑汁为战略发愁之时,很可能忽略身边最值得依靠的力量——员工。当然在发动他们之前,首先必须帮他们树立不确定性是常态的观念,帮助他们适应在不确定性中求变。

  南方一家帽业集团的老总面对订单量的下滑,最先想到的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根本办法在于发动员工,集思广益。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内部挖潜”。恰当地修改了内部工作流程,将原先自成体系的流水车间精简集中为一个大车间,运用丰田精益生产的办法,有效地节约了原先需要在各个车间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原先在各个车间之间的搬运费用等被有效地节约下来,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比原先提高了20%。如此一来,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告诉员工:不确定性是常态》,滕斌圣,7月3日《中国经营报》)

  房市过冬

  控制节奏控制规模

  在市场陷入萎靡不振之时,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最好控制开发节奏,错过最低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规范发展应大于规模发展,企业更应强化管理,练好内功。

  心态平和薄利多销

  因此,开发企业应该心态平稳,看薄利润。在楼市惨淡之时,做到薄利多销,尽多和尽快地回笼资金。

  降价到位打消观望

  开发商必须给出老百姓认为到底的价格,才能打消市场的观望情绪,成交量才会回升,楼市才可能热起来,开发商才可能有钱赚。所以,现在救市场等于救自己,烧热市场才是最好的过冬办法。

  下行通道品牌为王

  市场在步入上升通道时,做利润;步入下行通道时,做品牌,这是企业运作的规律。往往在市场步入低谷时,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企业品牌。同时,市场衰退时,往往是市场洗牌的关键时刻,市场以及各种资源都会向优秀和优势企业集中。

  加强营销减少存量

  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减少企业产品存量,尽量拥有更多现金流。这主要应通过更精准的项目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产品推广、渠道营销、销售控制、价格等营销手段来实现。

  寻求更多融资渠道

  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面临着资金困难,要避免资金链断裂,除了银行贷款,要主动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目前国内、国外投资基金比较活跃,对于资金紧张的开发商来讲,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引资渠道。

  增加持有物业比重

  开发商不妨向新鸿基学习,提高企业自有物业的比重,比如把物业由售转租,转为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增加稳定的租赁收入,增强企业长久抗风险能力。

  细化产品注重差异

  在目前形势下,如果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多尊重一些消费者,认真研究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性、生活习惯、鉴赏能力,把这些研究的结果应用到产品里去,使产品的细节符合目标客户的使用习惯,那么自然会得到消费者的追捧。

  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调整产品结构也应是开发商过冬的必修课。万科认为,高档和中高档、中档的比较合理的比例应该是2:8。现在,万科正计划第一步把3:7降到2.5:7.5,再下一步降到2:8的合理比例。在市场低迷时,做大众性产品的风险相对更小。

  不但开源还要节流

  是开发商,现在都缺钱。开发必须一方面找钱,另一方面省钱。对房地产行业而言,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所占比例相当小,裁员只是“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最好慎用。

  (资料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