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过冬 艰难时局下的韧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01:08  《长江》杂志

  改革开放30年间,这不是中国企业遇到的第一个冬天。在以往的几次冬天里,每一次都有企业倒下,但每一次都有企业仍然坚挺地屹立着,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冬天过去后,发芽、成长。“找棉衣”、“冬眠”、“觅食”⋯⋯中国企业正在行动中。

  这不是中国企业的第一个冬天

  冬天对于某些企业来说,也许正是模式改变的天赐良机。

  “过冬论”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准备过冬吧;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说,冬天来了;任正非第三次告诫员工,冬天又来了⋯⋯

  改革开放30年间,这不是中国企业遇到的第一个冬天。在以往的几次冬天里,每一次都有企业倒下,但每一次都有企业仍然坚挺地屹立着,还有更多的企业在冬天过去后,发芽、成长。“找棉衣”、“冬眠”、“觅食”⋯⋯中国企业正在行动中。

  (《详解企业备战“过冬”三种方式》,滕斌圣,8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我今天想讲的第二点,是商业模式在冬天环境下的韧性问题,也就是模式应该坚持还是扬弃,这里有几种方式可供比较。

  有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靠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所以在很多传统行业,也许不应该因为气候变化而动摇对自己模式的信心,沧海横流,本色不改,剩者终将为王。

  另一个观点认为,商业模式在冬天的环境下固然不应该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但是一些调整还是需要的,也就是在坚持模式的同时做些微调。比如,把模式做到最简化,成本最低,然后用这种方式过冬。

  第三种观点,认为环境的巨大变化,呼唤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周其仁也认为,最困难的时候可能是大转变的时机。

  (《艰难时局下的商业模式韧性》,滕斌圣,11月《商业评论》)

  历史不止一次证明,改革往往在最意料不到的时候推出。正如吴晓波指出的,价格闯关也好,股改也好,都是在很困难的时候,一般认为不可能的时候。否极泰来,冬天对于某些企业来说,也许正是模式改变的天赐良机。按照中医的说法,进补应该在冬天,而不是夏天。

  阿里巴巴的马云,是 “过冬论”的积极鼓吹者,他的用意,据说是以冬天来刺激员工,使大家能够居安思危,振作精神,不至于陷入固步自封。同时,长久以来想要进行的人员和机构的大调整,甚至模式的变革,都在冬天的环境下成为了可能。当年华为的任正非,之所以要写“华为的冬天”,用意应该是一样的。

  (《艰难时局下的商业模式韧性》,滕斌圣,11月《商业评论》)

  如何过冬?

  企业过冬无非是三大模式,一是冬眠,二是取暖,三是觅食。

  面对环境的变化,企业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被动地应对变化,进行模式的改变;另一类是主动求变,在大趋势刚露端倪的时候,就去趟一条新路。被动型的企业更多一些,而且因其被动,往往扎堆,有时反而使处境恶化。主动求变怎么变?无非是结合自己的情况,回答好三个问题。第一是你的客户是谁?第二你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第三你如何提供这个价值?作为三位一体的战略,企业如果把这三个问题回答好,好的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

  (《艰难时局下的商业模式韧性》,滕斌圣,11月《商业评论》)

  企业过冬无非是三大模式,一是冬眠,二是取暖,三是觅食。

  冬眠很简单,就是埋头大睡,用最低的能耗过冬,一些房地产企业,包括房地产中介,在采用这个方式过冬:当冬天来临,又没有做好准备、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纷纷把一些地皮、项目、楼盘转手卖掉。实力强些的,很多也先把项目停下来,人员大部分辞退,静观以待变。总而言之,就是采用极度收缩的方式保存基干,以求渡过严冬,存活下来。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和“范跑跑”一样,最大限度地置身事外。但缺点是春天来临时不一定醒得过来,长眠后醒来的时间,一般是不易控制的。就算能醒来,也很难象“猪坚强”似的,马上又活蹦乱跳。

  第二种模式是取暖,有几种主要途径,一种是卖掉一些非核心的业务,以取得过冬的柴火(即资金)。2007年,华为再一次以8.82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合资企业“华为3Com”的49%股份卖给3Com,提前准备好了冬天的棉袄。第二个途径是上市,以求得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但是,冬天的股市往往自身难保,很多已上市的企业风雨飘摇,更不要说尚在门外的。恒大的上市失败,不是偶然的;基本面好些的,当然也可以像河南建业那样,能上就先上,哪怕价格令人心灰意懒。

  上市如不成,还有一条取暖途径,即冯仑所谓的“傍大款”——在冬天找到一个强大资本的支持,包括银行、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以及合作伙伴。使用这个模式的企业也不少,对万通来说,这是“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模式的关键一步,当年毅然投靠国企天津泰达,实施“新公私合营”,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路有冻死骨”的可能。

  第三个模式,是出去觅食:当别人都冬眠,或靠在火炉旁取暖,你反其道而行之,出去“在雪地上撒点野”。复星集团的战略,就基于这种反周期投资的思路:当年黄金价格很低,没有人买黄金企业时,复星大胆入股招远黄金,很快金价急升,带来极佳的投资回报。另外,复星介入钢铁行业时也是行业低谷,很快就建立起自己的钢铁帝国,在上一轮牛市里收获甚丰。

  不过,错误有时也来自于抄底的心态,因为大家知道,真正抄到底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所以,抄底必须有战略性的理由,而不是仅仅看中一个低价。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冬天要切记的信条。

  (《艰难时局下的商业模式韧性》,滕斌圣,11月《商业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