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动性短缺将持续到明年下半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3日 13:46  《新财富》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会出现过剩还是短缺?这是一个问题。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球市场注入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又导致全球信用紧缩,二者作用互相冲抵。分析表明,在2009年下半年以前,全球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可能是流动性的紧缺,而不是过剩,由此形成通缩的压力;在此之后,流动性将逐渐充裕,促使价格逐步回稳,并可能孕育通胀的风险。

    袁宜/文

  一年来,美联储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球市场注入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自从2007年12月12日创立定期资金招标机制(TAF)以来,美联储通过TAF向市场注入的金额已  从最初的400亿美元急剧扩张到2008年11月的4500亿美元。同时,美联储鼓励商业银行使用贴现窗口,向大型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一级交易商信贷机制,PDCF),并直接购买大型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累计投放资金数千亿美元。不仅如此,美联储还充当起全球央行的角色,通过货币互换的方式向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提供美元,金额不断提高,直至2008年10月13日宣布取消互换上限,向三大央行提供无限的美元流动性。10月30日,美联储开始为巴西、墨西哥、韩国、新加坡央行提供各3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大量的美元基础货币投放市场,是否会引发新一轮的流动性过剩,继而带来通胀的死灰复燃?这一话题引起了投资者广泛的关注。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导致全球信用紧缩。在金融动荡的冲击下,全球金融机构的行为趋于谨慎,借贷意愿显著下降。受资金市场冻结的影响,大量依赖市场滚动融资的金融机构难以为继,不得不压缩资产负债规模,甚至被迫清盘。饱受高杠杆之苦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等纷纷清理资产,收缩负债,并手握大量现金头寸以备万一。这种去杠杆化的结果是,全社会金融资产的规模(相当于最广义的货币范畴)大幅缩水,货币的流通速度明显降低,这意味着经济面临着通货紧缩的风险。

  美元基础货币投放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综合结果,到底是出现流动性过剩,还是流动性短缺?结果是通胀,还是通缩?对此需要更为细致的分析。

  流动性过剩并无近忧

  之所以出现对流动性可能过剩的担忧,主要因为美元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特别是具备货币扩张潜能的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的急剧增加,以及M1的跳升。然而,由于超额准备的增加主要是出自银行窖藏货币的动机,而且从资金来源上属于央行借款的性质,因此明显制约了其创造派生货币的能力。同时,M1的增加更多的是非银行部门出于防御性的动机,是其调整货币存量结构的结果,整体货币供应量并未显示扩张迹象。

  首先,基础货币近期才现飙升。事实上,在2008年9月中旬以前,美联储一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有效对冲了其他途径投放的基础货币,使得美国基础货币同比增速保持低位,甚至还略有下降。在此期间,美联储的政策意图是,一方面为急需资金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对冲操作回收增量的基础货币投放,避免因美元泛滥增添通胀的压力。然而,9月中旬雷曼破产引发金融海啸后,金融市场资金奇缺,利率飙升,实体经济运行遭遇瘫痪风险。此时此刻,通胀风险已不再是美联储关注的重点。挽救金融机构免遭资金链断裂之灾,为实体经济运转输血,成为联储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显然不再顾及其他,而是敞开货币闸门,这令基础货币同比增速从8月的2%跳升到10月的36.7%。

  其次,新增基础货币主要形成超额准备囤积央行,并未有效增加货币供应。从基础货币的构成来看,美联储在近两个月内新增投放的2870亿美元基础货币,有92.6%转换成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这导致10月的超额准备金余额较8月大增了2660亿美元。增量投放的基础货币以超额准备金的形态囤积在央行的账上,并没有创造派生的货币,因此,这种基础货币的增加,并没有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有效增加,相反,在去杠杆化收缩货币乘数的影响下,最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应当有所减少。

  第三,超额准备激增,源于商业银行的货币窖藏动机,暂无通胀隐忧。按理说,超额准备金作为高能货币,具备派生货币的潜能,银行体系手持如此巨额的闲置资金,不亚于埋下了引爆未来通胀的定时炸弹。然而在当前,由于银行担心资金拆借困难或是遭遇挤兑风险,因而刻意窖藏货币,需要保留大量超额准备金在央行的账上,短期内并不会用于创造派生的货币,也不会引发通胀的担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