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卢中原:应对危机不能妨碍转变发展方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1日 14:10  新华网

  我认为,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认清短期波动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真正将“保增长”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经济下行并不仅是国际金融危机之过

  记者:有人将此轮国内经济下行归结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事实果真如此吗?

  卢中原:实事求是地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只是一方面。这一轮经济周期性回调也有内在的需求,即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经济周期的波动使它进入了回调期。此前,中国经济已连续6年保持高增长,世界罕见。

  正是周期性下行和国际金融危机两个力量的叠加,使此轮回调太猛了。为避免出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那种局面,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紧急出台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政策,加上带动各地的投资,总数应该有10万亿元之多。

  记者:近来有专家提出,4万亿元投资的投向仍多为基础设施等“传统项目”,担心会再次形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卢中原:这正是我们所忧虑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管理改善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增大。但这是以过去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过高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甚至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据统计,中国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无论按照每千克石油当量产出的GDP,还是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计算,目前中国的水平均比世界高收入国家低15%以上,比欧盟国家则低40%以上。

  在粗放的增长方式下,土地、淡水、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脆弱。因此,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能再回到粗放投资的老路上去。“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目标不能“悬空”,这是中国站在30年改革新起点上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不能因短期的经济回调而轻易改变。

  如何防止“保增长”与“调结构”两张皮现象?

  记者:这次扩大内需的巨额投资计划,是应对短期波动的一种反周期政策,目的是防止经济下滑过猛,熨平经济波动周期。应当如何防止出现“保增长”和“调结构”两张皮现象?

  卢中原: 我们要警惕为了大力拉动经济增长、走出下滑通道,导致原本要淘汰的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死而复生。一定要抓住当前经济周期性回调的绝好时机,促进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

  最近,国际油价大幅度降低,现在燃油税改革已启动,接下来应以此为突破口,加快推动资源价格改革。

  关键领域改革不到位,粗放的经济增长就容易反弹。目前除了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急需改革外,还需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税体制、土地管理体制、技术创新机制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