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正文
□张贵峰
所以出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匹配的情况,除了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正常因素外,不能不说,以权力秩序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环境、机制体制环境的失范甚至是恶化,导致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经营困难、大量破产,正是症结所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均表明,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中小企业才是吸纳就业和解决就业问题的主体。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在北京召开。鉴于国际金融海啸和国内经济下滑已严重冲击就业市场,如何稳定民众就业和收入水平,将成为此次会议制定明年经济政策的一大重点。据了解,中央智囊机构已经向决策层提出了明年新增就业人员约900万人,从而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的就业促进目标。(《新快报》12月9日)
以“企业倒闭潮”和“农民工返乡潮”为重要表征的时下中国经济形势,无疑提示我们,“保就业”实际上已成为“保增长”的核心内容,甚至可以干脆直白说:“保增长就是保就业”。因为无论如何,“就业乃民生之本”,而民生又是一切经济增长最终的价值起点和归属。据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日前估计,“中国2009年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形势将非常严峻,预计城镇真实失业率将上升到14%左右,全国单因出口回落就可能减少1200万到2000万个就业岗位”。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实现“保就业”?在笔者看来,就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而言,关键无非还在于:更有力地确保对权力秩序的规范。
必须看到,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严重不匹配———前者远远滞后于后者,乃至出现“无就业增长”,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而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一直存在的一个老问题。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中国GDP长期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就业增长率却一直在4%以下徘徊,并且,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呈明显下降趋势———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其中,2005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正常因素外,不能不说,以权力秩序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环境、机制体制环境的失范甚至是恶化,导致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经营困难、大量破产,正是症结所在。因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均表明,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中小企业才是吸纳就业和解决就业问题的主体。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1999到2004年我国个体工商户下降为2350万户,“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同时,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资企业实有350万户,比上年净减少30.1万户,下降7.9%。
具体而言,这种导致经济发展环境不佳的权力失范集中表现在以行政审批、行政收费为代表的权力管制过多过滥。以行政审批为例,虽然这些年各级政府一直都在不断推出各种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行政审批过多过滥、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这正如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所指出的:“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对审批权的制约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审批行为不够规范”。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严重制约和妨碍了市场主体创业的积极性和可能性———或者行政审批根本就不“准入”,或者即使准入了,门槛和经营维持成本也畸高不下。再看行政收费,据周天勇教授估计,2007年我国的行政收费总规模大概在16600多亿元,如果再加上税收及其他政府收入,政府的全部收入“在9万亿元以上,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36%”。
政府管得太多、拿走的太多,市场的创业活力以及基于此的就业繁荣,自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而脱离了就业增长以及相应的劳动者收入增长的经济繁荣,当然难以为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