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林
当下没什么话题比燃油税更能牵引公众关注了,几乎每天都会传出新消息,每天都有新话题——最新的话题是,云南楚雄交通规费征收稽查处处长杨凯发帖《燃油税改税需慎之又慎》,列出反对开征燃油税的14大理由,认为若贸然开征会充满了危险和隐患。这种发言招致网友激烈的炮轰,批驳他是为既得利益集团代言。(12月4日《新快报》)
在我看来,云南养路费稽征官员杨凯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表达者,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而在于其敢于亮明身份发言的坦诚和坦荡。我叫什么名字,我的身份是,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毫不掩饰身份,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才叫“裸言”。显然,脱去马甲和亮明身份,是对自己言论的负责和理性讨论问题的坦诚,避免将讨论浪费在无休无止的身份猜测中。
杨凯有没有为养路费的既得利益者代言,观点有没有带着鲜明的利益立场——不用说,会带着利益局限。他毫不掩饰地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其实就已宣示了自身观点的利益局限。利益集团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它并没有什么道德原罪,每个人的发言都会带着某种利益色彩,网友的发言其实代表着车主和潜在车主这个利益集团,车主利益并不比杨凯及其养路费稽征群体的利益更有道德优势。公共政策本就是利益群体间平等博弈的产物。
杨凯之所以值得尊重,在于其敢于亮出自己的身份,让人一眼能看出他的利益身份——这种零马甲的表达在当下的舆论生态太稀缺了。不错,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群言时代、热言时代,许多人都获得了表达观点的自由权利,但舆论却变得混乱和模糊,很大程度上源于表达者身份的隐匿。许多人都喜欢穿着马甲发言,你根本看不到他的利益身份,分辨不出其发言的利益指向,从而就难于展开透明、公平、理性的利益博弈。人人擅长穿马甲,个个身份云山雾罩,无实名就没有讨论问题的坦诚,这种隐匿利益身份的争吵形成不了开放、理性的博弈。
拿当下的燃油税改革来说,虽然涉及到多方切身利益,可至今公众没有见到几个不穿马甲的人,看看报道,发言者的身份要么就是“某权威人士”,要么就是“某部门工作人员”,要么就是“某研究机构专家”。大家都穿着马甲发言,讨论难免流于情绪化。
既然杨凯勇敢地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就请尊重一个实名者的坦诚和坦荡,用同样的坦诚去讨论问题。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小调查
|
|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