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通货紧缩:好的还是坏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 10:42  南方周末

  作者: 王庆

  通货紧缩并不一定是坏事。由供给变化引发的通缩是“好”的通缩,由需求冲击引发的通缩则是“坏”的。在供给和需求的冲击共同作用下,中国在2009年上半年将出现通缩,其中好的成分多于坏的,但仍需要强有力的、未雨绸缪的政策,以防止“好”的通缩逆转为“坏”的

  好的通缩与坏的通缩

  通货紧缩的发生和持续由一系列因素引发,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

  一个经济体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时,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如果总需求遭受巨大的负面冲击,通货紧缩就会随着价格下跌和产出减少而发生。这是“坏”的通货紧缩,它引起严重的周期性衰退、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以及过分紧缩的政策。这种影响将通过信心和降价预期的恶化不断增强,加剧最初的冲击。

  与需求冲击相对应的是积极的供给冲击,它把总供给曲线推高,这样也会导致价格下降,但产出更高。这种类型的通货紧缩是“好”的,它可能由各种因素导致,这些因素包括技术创新、生产率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的贸易条件改善,或是对政治经济长期稳定的预期增强等等。

  必须指出,无论怎样,一旦价格开始下降,通货紧缩的不利影响就会增加,即便它一开始是由正面的供给冲击触发。

  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

  从供给方面,9月以来全球金融的去杠杆化加剧了国际商品价格泡沫的破灭,这使得中国进口原材料(如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价格急剧下降,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贸易条件得到积极改善。

  此外,自2007年以来,主要是猪肉的高价格推动了中国食品价格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市场已对此做出反应,出现了较强的供给。我们认为,这些积极的供给冲击可能会导致2009年上半年出现通货紧缩。

  作为原材料消费大国和净进口国,中国的国内生产者价格往往与国际价格密切相关。最近工业原材料价格指数以近乎自由落体的速度下降,表明在今后几个月里,中国的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将可能从目前相对高的水平急剧下降为负值。

  PPI的下降将给非食品通货膨胀率带来下降压力。鉴于中国制造部门的巨大产能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压力,低的投入品价格将体现为成本节约,并最终传递给终端用户。

  肉类尤其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导致食品价格急剧上升,引发了最近一轮的通货膨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肉的高价,加上补贴生产的政策,已经诱导出强有力的供给反应。

  自2008年夏天开始,中国肉类价格已趋于稳定并接近下降边缘。由于基数较高,只要价格水平停止上升,肉类价格的通胀率(相比去年同期变化的水平)将开始显著下降。现在猪肉价格已经开始下调。考虑到目前的趋势,如果粮食价格没有大幅度提高,我们预计明年第一季度食品价格的通胀率将转为负值。

  但是,粮食价格难以在短期内大幅上升,因为:国际粮食价格在显著下降,而中国在2008年获得粮食大丰收。

  从需求方面看,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实施的紧缩政策——行政性的信贷控制——遏制了货币和信贷的迅速扩张。考虑到通常的滞后效应,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措施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紧缩政策进一步使出口减速,这不仅延长G3国家(美、欧、日)的衰退,并且还将进一步加剧生产过剩的问题,限制中国产品的定价权。

  出口进一步走弱,显示不利的外部需求也可能导致通货紧缩。中国过去的经验表明,明显降低的出口增长应该会抑制通胀或引起通货紧缩。

  在近期历史上中国曾遭受两次通货紧缩:一次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另一次在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后。通货紧缩要么与出口增长的崩溃相伴,要么在其后立即出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小调查

11月CPI同比上涨2.4%创21个月新低,您预期近期物价走势将怎样?
上涨
下跌
盘整
不好说
您预期央行近期是否降息?

不降
不好说

  相关专题

  2008年11月经济运行数据公布

    相关报道:

    11月PPI上涨2.0%创31月新低 是否通缩将至

    通缩压力快速迫近 PPI涨幅创31个月新低

    PPI跳水显示通缩风险加大 年内或再度降息

    宏观数据集体探底 通缩压力超预期

    11月PPI涨幅创近31个月新低 通缩风险加剧

    专家称经济软着陆无悬念 警惕通缩风险加大

    社科院专家:未来通缩的可能性很小

    社科院专家称不排除2009年出现通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