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银行业的总体风险高于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16:58  《中国金融》

  欧洲银行业的总体风险高于美国

  与美国银行相比,欧元区银行的杠杆率普遍较高。据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统计, 欧洲10家最大银行的杠杆率平均达33倍,其中瑞士联合银行63.9倍、巴克莱 银行52.7倍、德意志银行52.5倍,而美国大的银行平均杠杆率只有20倍。虽然有 经济学家认为,欧洲与美国会计体系不同以及欧洲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是其金融业 高杠杆率的原因,但即使剔除上述因素,欧洲银行杠杆率仍高于美国。高杠杆率意 味着银行经营风险较高,即便小幅资产减记也将对资本充足率造成巨大影响。按照 “债券之王”格罗斯等人的估计,如果将欧洲10大银行的杠杆率从33倍降低到20倍,需增资2800亿欧元。随着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金融机构将被迫降 低杠杆率并大规模融资以保持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

  尽管结构性融资市场发展落后美国,但欧洲的结构性产品投资规模仍相当可 观。欧洲证券化论坛(ESF)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结构性产品融资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 美国。2008年第一季度,欧洲资产支持证券(ABS)、居民住房按揭支持证券 (RMBS)与抵押债务凭证(CDO)的总发行量为4573亿欧元,而同期美国上述产品 的发行量达2.4万亿欧元。尽管如此,欧洲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在以美国次级 资产等为标的的结构性产品上风险敞口规模巨大。在美国结构性产品市场交易中, 除1/3由美国本土机构持有外,其余大部分由欧洲金融机构持有 ;而在欧洲结构性金融市场,欧洲银行的市场占有量则达到 60%。正因为如此,次贷危机发生以来,欧洲银行资产减记规模大大超过美国。根据欧央行10月初发布的欧盟银行业框架报告,截至2008年5月,欧洲金融业在结构性产品上的资产减记规模超过1000亿欧元,比美国高出将近一倍。

  随着大量债券到期,欧洲金融机构面对的筹资压力迅速增大。标准普尔表示, 2060亿美元的欧洲债券将在今年年内到期,其中金融债券达1810亿美元,而2009 年将有8010亿美元债券到期,其中金融债券达5768亿美元。从国别看,2009~2011 年,德国承担欧洲最多的到期金融债券,占总额的40%。除德国之外,瑞典、荷兰、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英国都将面临大量金融债券到期,共占到期金融债券总额 的85%。由此来看,未来两三年欧洲尤其是德国的金融系统将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如果债券市场未来不能很快恢复正常,则欧洲金融机构和公司将被迫出售或减记更多资产。

  欧洲银行资产规模过大,国际化程度高,一旦出现问题,单国政府无力救助。随 着全球化进程深入,尤其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欧洲众多银行通过业务扩 张、跨国并购等方式已成为事实上的泛欧银行。同时,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迅 速扩大,已远远超出母国的经济规模。比如,冰岛最大银行Kaupthing、比利时富 通银行的资产规模分别超过冰岛、比利时GDP的5倍和3倍,而德意志银行的债务 总额超过2万亿欧元,占德国GDP的80%。一旦以上银行出现问题,不仅单个国家政府基本无力施救,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对各国财政支出的限制无疑也是政府救助 行动的“紧箍咒”。

  英国、西班牙、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在 经历十年房地产繁荣后,房价普遍出现大幅下跌,对各国金融体系造成压力。以西 班牙为例,西班牙金融机构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总量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的17% 上升到2006年的58%。截至2007年6月末,西班牙储蓄机构和银行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28%和25%。因此,房地产业成为金融机构巨大的风险敞口。

  欧洲银行业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风险暴露巨大。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 显示,西欧银行业在新兴市场的风险敞口巨大。东欧、拉美和亚洲新兴市场在全球 信贷扩张时期获得的4.7万亿美元跨国银行贷款中,西欧银行提供的贷款占到75%。西欧和英国银行业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 贷款分别占各自GDP的21%和24%,而美国和日本的比例则仅为4%和5%。对欧洲 债权银行而言,一旦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系和经济状况恶化,其高达3.5万亿美元 的金融债权将面临巨额损失的风险。

  从以上这些方面看,欧洲银行业的整体风险高于美国。之所以到目前为止欧洲 受危机冲击程度并不比美国明显,主要是因为欧洲尚未出现类似美国房地产调整形 成的经济周期因素。同时,欧洲金融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稳定因素是欧元。经过 十年的稳固发展,单一货币体系在此番危机中显示出毋庸置疑的优势。假若没有欧 元保护伞,诸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希腊等经济体恐怕早已陷入货币危机的危险 境地。

  欧洲金融监管改革前景与全球金融体制改革主导权之争

  此轮金融危机暴露出欧元区金融体系的诸多问题。其一,尽管欧元区金融一体 化进程已经相当深入,但欧元区至今没有统一的监管机制,难以对跨境金融风险实 施有效监控,从而使得监管套利成为可能;其二,欧央行不具有最后贷款人职能, 而欧元区各国在救市问题上的分歧使得欧元单一货币体系的稳定面临挑战 ;其三,由于各国受危机影响不同,相互之间难以就应对危机的财政成本分担协调一致。比 如,在10月4日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峰会上,德国就拒绝了法国提 出的组建欧洲共同救助基金的建议。

  针对欧洲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各方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第一,成立欧洲金融监管局。此举可以解决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与各国分散监管不匹配的矛盾, 但单一监管机构的提议遭到主要国家反对,比较折衷的办法是成立专门针对欧洲 大型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协会,以弥补当前欧元区金融监管的不足。第二,修改公 允会计准则。危机爆发后,欧洲认为以市值计价主导的公允会计方法放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并使后者面临巨大的增资压力。10月15日,欧盟宣布修改现行会计准 则中有关按市值计算资产价值的规定,使其在使用模型估值方面有了更大灵活性,并与美国通用会计标准相一致,从而使欧洲金融机构与美国同业处于平等竞争地 位。比如,德意志银行应用新会计准则披露了第三季度的业绩,由于将巨额交易类 资产重新归类为持有到期资产,从而实现了4亿欧元的利润。第三,加强评级机构 监管。欧盟及各成员国一直以来均未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有关成立官方评级机构(与欧洲金融监管局相匹配)的设想也没有多大进展。目前,欧盟已发布了关 于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立法草案,拟对该类公司在注册、治理结构、评级方法、透明 度等方面采取比国际证券业协会(IOSCO)原则更为严格的监管。第四,完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尽管金融危机使新资本协议备受指责,但其总体资本监管框架仍得到欧洲各国的支持。目前,欧盟正着手修改其2006年《资本充足指引》,试 图对交易账户、跨境机构流动性监测及特殊投资管道等内容加以改进。第五,建立 泛欧经济政府。最近,萨科齐以加强欧盟各国危机应对为由,倡议欧元区15国与英 国联手组建由各国首脑组成的“经济政府”,并设永久主席。然而,萨科齐的“雄 心”引起了其他大经济体如德国、英国等的戒备,并遭到下届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 的强烈反对。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暴露出现有国际金融体制的诸多问题。比如,在过度宣扬金融自由化、证券化产品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同时,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却没有 得到相应改善,导致国际金融体制出现结构性失衡。因此,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 同时,以法国总统萨科奇为首的欧盟各国首脑纷纷呼吁对全球金融体制进行重建,试图乘美国自顾不暇之时,掌握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秩序的主导权。尽管如此,欧盟各国在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立场上并不统一,特别是德国与法国之间存在较 大分歧。目前来看,就如何重建全球金融体制,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奇提 出应加强IMF和金融稳定论坛在全球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但德国则认为,鉴于各国情况各异且不会轻易让渡本国金融监管权,IMF在全球监管领域发挥实质性作用 的空间有限。不仅如此,按照萨科齐的设想,建立新布雷顿森林协议来管理金融市场并维持市场的稳定性,其意图明显在于试图改变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国际金融秩序的最终话语权仍然来自经济实力的较量。从这一点来看,欧洲不仅缺乏比肩美国的经济弹性,其内部经济体之间的差异也使欧盟的整体实力大打折扣。目前来看,即便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有所降低,但欧元仍无法取代美元 的国际地位。可以预见,美元体制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维系国际金融体系运转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欧盟一边协调内部矛盾、统一对外立场,另一边则积极拉拢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以与美国分庭抗礼。

  总之,就欧洲金融监管改革而言,虽然目前政治领导人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大 多停留在反映政治主张、争取选民支持的层面。来自欧元区央行、监管职能部门的 主要意见却认为,当前欧洲的监管体系和标准总体上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并无彻底 打破、另起炉灶的必要性。具体而言,只要能在资本要求、流动性监管、会计准则 和评级机构约束等方面改变其原有的顺周期弱点,并解决跨境金融机构风险评估等问题,便可以有效应对未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相反,在主权政府不愿意让渡更多权力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背景下,无论是在全球和欧洲层面 建立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或创新的监管标准,或是改变金融稳定论坛自愿、非官方 的性质,在效用和成本上都是不可行的。在11月15日召开的G20金融峰 会上,与会领导人就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完善问责制、加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完整性、强化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五个领域达成行动计划,但并未提出实质意义 的改革主张。可以预见,此次国际金融峰会只是拉开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 而在未来国际金融秩序主导权的争夺过程中,欧美料将不会 把它们在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权拱手相让,而仅仅会在 国际金融论坛这种议事机构中增加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

  (责任编辑 张 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欧洲银行危机一触即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