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刺激经济应在存量与民生项目上下功夫(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03: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这儿,不妨也作一个测算。据上海统计局信息,截至2007年,上海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7.487亿平米,其中8层以上房屋有13114幢,总建筑面积1.576亿平米。也就是说,大量多层居民楼(甚至一些7层楼)是没有电梯的。这些楼里大多住的是中低收入中老年人。如果对有条件的居民楼加装电梯,将极大地改善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会创造电梯维护等一批永久性城市服务型就业机会。更不用说,整治户外空调又会带来多少当期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了。

  以上只是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刺激经济,不仅可以通过搞增量基建来实施,更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从存量上、从民生需求上,发掘真正为老百姓所需要的、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前两年,上海曾经搞过“平(顶)改坡(顶)”工程,很受老百姓欢迎。为什么?一则解决了屋顶漏水问题,二则美化了空中视觉环境,使上海的楼宇变得漂亮许多。

  现在,各地都在跃跃欲试,上马一些大基建项目。这些项目,如果早有周密规划、与环境协调、对生态有利,又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且能解决当前棘手的就业问题与复杂的经济问题,又有利于本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有利于今后发展,同时又有很好的乘数效应,倒也罢了。如果只是为了 “响应号召”、“大干快上”,那就要警惕了。

  因为,经济是一门科学。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一哄而上的做法,总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这次“十大措施”把“民生项目”放在第一位,并且有7项与民生有关。试问,“民生项目”从哪里来?应该从老百姓那里来,不能“跑部(委)钱进(来)”从上面来。个别地方在“十大措施”出台的第二天,就派出人马进京争项目,这是不是在照老办法、老思路来搞经济?值得一问。

  而“民生工程”不像以往的“形象工程”那样只对乌纱帽负责,那是需要听民意、动脑筋的,是很费神的。如果不了解情况,项目也不容易找。尤其是在政府转型的今天,只有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把本地区的“民生”放在心上,从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才能找到一举多得、乘数效应大、短中长期效果一致、受老百姓欢迎的好项目来。

  况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经过这30年的发展,存量已经很大。但是由于以往增长粗放,在许多地方都比较粗糙,需要加以完善。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完善存量,特别是与民生直接有关的存量建设,甚至比新增投资更重要。因为,现在的中国建筑物是寿命最短的建筑物之一。这种无效和浪费,是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民族承受不起的。

  由此观察,衡量一个地方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寻找投资项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很能掂出分量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