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晓灵:冷静面对国际金融危机 提升金融业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18:37  《中国金融》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吴晓灵

  自2007年3月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国际金融动荡 日渐加剧,随着美国著名投资银行的破产、被兼并和欧洲许多银行相继出现危机,金融动荡逐渐演化成 金融海啸。

  措施前所未有,效果显现尚需时日

  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和央行纷纷联手行动,出台 拯救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采取降息。第二,向金融机构和市场注入流动性。各国央行注入流动性,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第二阶段是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 第三阶段是向市场以固定利率无限额注入流动性,第四阶段是由央行直接向企业注入流动性。当对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还不 够的时候,美联储已经开始直接向企业注入流动性了。这表明处于金融危机的国家,在信用环节上出现严重的阻塞,金融机构已经彼此之间不信任了,只有央行出面来作资金的融通人。 第三,担保本国银行居民的存款。第四,剥离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五,财政出资收购有问题银行股份,暂时将其国有化。第六,出台监管措施,控制危机进一步恶化,比如限制股票 的“裸卖空”行为,出台鼓励资金回流、限制资本流出的措施,暂停金融资产公允值计价。第七,加强联合干预,各国央行之间 进行货币互换,在亚洲的货币基金也进行了增资,共同采取措施,联手行动。2008年11月15日还召开了20国集团领导人金 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协调行动。

  各国央行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显现尚需时日:

  第一,导致CDO和CDS价值跳水的根源尚未消除,因为它的根源是次贷。3000亿美元补助房贷的借款人和7000亿美元金 融救援计划,不知道能不能够使得次贷违约率大幅度下降。 第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心尚未恢复,银行对经济衰退的担心导致信贷紧缩,正常的信用循环机制尚未恢复。第三,危机暴露出来 的美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储蓄率过低、消费率过高、美国政府的赤字过高、经常项目下的逆差过大等问题,还有金融业偏离实体经济自我膨胀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都是难以克服的。到现在,大家还没有看到美国经济增长的新起点在什么地方。美国每次遇到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够使它摆 脱经济危机。现在,它的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尚不明朗,因此经济增长是缺乏动力的。第四,危机暴露出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共识,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次金融危机最原始的根源是美国经济结构的失衡和世界 经济结构的失衡,它的金融根源是丧失了基本的信贷原则和信用衍生产品的过度泡沫,再加上监管的缺失,这些因素都不是短 时间内能消除掉的。因此,尽管货币政策上连连出手,但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问题短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因而大家对经济和 金融的形势并不是完全看好的,全球股市的波动是对以上不确定性担忧的反应。

  冷静面对金融危机,坚定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信心

  中国应该冷静对待国际金融危机和各国拯救金融信心的举措,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要有信心。中国金融业的稳定、 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策略不作大的调整,做好中国自己的事,就是对恢复国际金融信心的最大贡献。中国 金融业和中国经济状况的特点,决定了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与各国政府有所不同,中国居民和企业不必作简单类比,动摇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信心。我说的简单类比是什么呢?如果把西方国家七个方面的救市措施进行分类,大概是三类,第一类是对金 融机构注入资本,第二类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第三类就是降低利率。我们的政府、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是否也该比照着世 界上有关国家政府和央行采取的措施,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呢? 我认为不应该这样。

  应该肯定,中国经济现在没有像世界经济那样出现大的问题,我们不能够因为现在没有出大的问题就去自满,盲目乐观是 不对的。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现在正处于一个经济周期下行区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 问题,世界经济的衰退加快了下调的速度和转型的紧迫性。但 是,我们也不应该因为这个就过分悲观,我想新中国成立近60 年的历史证明,只要方针政策对头,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渡过。面对中国今天的困难,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我 们只要能够坚持这样一个改革的方向,中国的问题都是会解决的。中国拥有一个有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中国有素质不断提 高的劳动力,中国有坚定的发展基础。我们应该坚定信心,但是坚定信心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作更多的改革。

  关于注入资本金的问题。我认为,2003年以来推动的金融机构改革措施,对中国金融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没有 注资的紧迫性,当然随着市场的发展,资本金是要补充的,但并不是因为金融机构出现了大的问题需要现在马上注入资本金。 中国不会出现金融机构间的信用危机。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为主的商业银行改革,消化剥离了银行不良资产,提高了商 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的拨备率。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对券商实行了净资本监管,提高了券商抗风险能力。客户证券交易保证金实行了第三方存款,保护了客户的利益。在本次资本市场的波动中,没有一家证券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我们的证券公司,也就是类似美国的投资银行,由于坚持了净资本的监管,没有实行高杠杆的经营,因此没有偿付能力的风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和中国人寿股份制改革中利差损问题的解决使中国的保险公司经营更加健康。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决定了中国不会出现金融机构间的信用危机,因而不需要中央银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中央银行只需正常地调控银行间的流动性, 让银行保持适度超额储备就够了。尽管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8%以上,但治理问题还是其深深的内伤和极大的软肋。如果不借这次其他国家金融机构遇到问题的时机,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我们自己的竞争力的话, 当人家从危机当中缓过来以后,我们可能就要吃大亏了。总之, 我们现在没有注入资本金的迫切性,但是我们有改革治理结构 的迫切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