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一君、吴晓燕
黄光裕事件影响的当然不只是国美、中关村、三联或其他被黄曾经掌控的企业,它发人思考的内涵,远大于事件本身。
吴晓波:为什么又有民营企业落马?
在这样的调控政策下,未来几年,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少。而全球大范围的国家干预增强也意味着民营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最好机会已经过去。
过去10年中总共发生了3次比较大的经济调控,已经过去的前两次都倒下了大批民营企业。
1998年是第一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4年是第二次,受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目前进行的是第三次,此次调控的环境是金融危机和能源危机并存。
1998年经济调控时,倒下了一大批民营企业,比如秦池、巨人、三株等,原因很简单,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市场萎缩,而当时发展不久的民营企业不成熟,求大、求快、大多数超速发展。像三株口服液,盲目铺货,消费市场一萎缩,企业现金流就断裂了,唯一的结果就是倒下。
到了2004年,由能源危机而引发的经济调控也倒下了一批民营企业,比如科龙、德隆等。和1998年倒下的企业不一样的是,2004年遭遇落马的企业大部分都和政策选择性脱不了关系,科龙、德隆等都是在产权改革上出现了问题。
而这一轮的经济调控,集中表现在全球性国家干预增强,而国家干预的基本都是大型的国有或者能源企业,基本上没有民营企业什么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4万亿的救市资金,有2万亿是用于国有企业,扶持民营企业的投入少之又少。
在这样的调控政策下,未来几年,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少。而全球大范围的国家干预增强也意味着民营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最好机会已经过去。
其实很容易看出,不管怎么调控,目前三方面因素对民营企业不利的因素都不会改变,所以很可能,经济调控损害的还是民营企业:第一,信贷紧缩,银行断贷,民营企业现金流危机;第二,市场萧条,大批量低成本的产品销量下滑,利润减少;第三,全球经济不景气,外贸倒向型的道路不通。
而且,中国经济过去十年的发展对民营企业是有伤害的,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没有增强多少。
从2008年开始,中国制造的能力要回归国内市场。
2008年以后,民营企业要明白自己的处境,TCL等在国外的尝试基本可以说明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太大的机会,如今国际市场萎缩,机会就更小了。
民营企业要想过冬,如柳传志所说:要想到最坏的情况,并保证在最坏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不断裂;苦练内功,加强内部控制,精细化生产,裁员瘦身等。(张一君采访整理)
秋风:谁导演了民企原罪?
民营企业的大多数原罪,就是层出不穷的不合理的法律、政策所致。所以,这与其说是私人企业家的原罪,不如说是权力的原罪。
尽管具体细节有待调查,但可以推测,黄光裕落马的情节,与他之前同样落马的知名民营企业家,不会有多大区别。
中国现有经济体制是从计划体制时代遗留下来的,虽然经历了30年变革,其基本框架却并无实质性改变。权力未受到有效约束的政府各个部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享有巨大支配权。政府掌握着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政府掌握着市场准入权,政府也制定了大量管制、监管法规,这些法规通常充满陷阱。
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商人要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可谓陷阱重重。比如,企业要进入某个特别赚钱的领域,是需要政府审批的。企业要上市,同样需要各级政府层层审批。这种审批的任意性极大,企业要过关,最简捷的途径就是贿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