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点降息背后酝酿更积极财政产业政策(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9日 14:31  经济观察报

  降息幕后

  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晓辉认为,央行此次降息首先是全球经济刺激行动的一部分,“目前全球都在推行积极的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任何一国如果不采取措施,就可能搭便车,中国一直宣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以这个时候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他说。

  其次,政府目前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做配合。11月10日,中国宣布的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其中中央政府能够拿出的有1.18万亿,剩余的主要是依靠银行配套,“此次银行降息可以降低利息成本。”王晓辉说。

  第三,此次降息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11月中旬央行发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M1(狭义货币量)、M2(广义货币量)同比增幅均已回落至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目前企业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释放资金4000亿,如果按照4-5倍的货币乘数,此次可以释放将近2万亿的流动资金。

  但王晓辉认为央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加流动性,“近期商业银行惜贷情况十分严重,此次通过降低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主要为了降低银行放贷成本,增加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

  第四,企业成本也会降低,目前国内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利润率都在迅速下滑,之前很多专家一直呼吁,政府应该大幅度降息来减轻企业成本。

  最后,很多分析师还认为,目前降息是为明年的国债发行做准备。虽然目前据专家分析,明年依据政府赤字计划,发行国债不会超过1万亿,但是降低发债成本也为政府未来偿债减轻了负担。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就是11月21日市场降息预期太强,对央行反周期操作并不是很有利。而在11月26日上午,在国务院召开两次会议之后,央行基本上与中央的态度保持一致,下午四时,央行就发布了降息公告。

  未来政策方向

  自从9月14日,央行出乎预料地降息开始,市场就在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全面降息的开始?

  但在那次降息后,虽然央行自己也承认,目前中国已经面临着通缩的风险。但无论是在10月26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还是最近央行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都表示,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需要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国金证券王晓辉认为央行的态度可以理解,“因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之一是防通胀,现在全世界都在向实体经济注入大量货币,导致未来经济中有更多的流动性。”

  目前,央行调控政策的手段已越来越单一。年初,“央行试图用另外一种手段取代利率的作用,即以人民币升值的方式抑制通胀。”之前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但随着出口恶化,通货紧缩逼近,央行开始反思上半年汇率政策,8月之后汇率基本开始停止不动。

  此时贬值论开始躁动,“为什么我们可以一次性的大幅度升值,就不能一次性大幅度贬值?”中国银行全球金融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对本报记者说,“人民币在汇率上依旧是被动的被美元拽着跑,没有自己的主动意识。”

  但受制于国内外贸因素和美元因素,未来多数分析师认为人民币汇率短期之内不会发生改变。“对外升值暂时结束了,至少会暂时稳定。”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此时,货币政策更多依赖于利率调整,但自从11月之后,虽然央行没有降低利率,但试图用央票利率来替代利率政策,“调节央票的发行和调节准备金率是一个可以相互替代的政策,调节央票的发行节奏和力度应该更加有效。”高善文解释。

  但到了11月底,央票工具作用发挥受限,急剧下滑的经济需要央行动用更大的手笔来刺激经济,此时央行不得不大幅的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而且据了解,央行此行为只是“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的一个步骤,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政府可能会推出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

  这次由于超预期的降息,所以年底之前大家预期降息的可能性在变小,“目前降息空间超108基点,年内有第5次降息可能,需要紧盯11月数据。”西南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说。至于明年上半年,分析师则普遍认为由于经济仍旧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还有很大的降息空间,摩根士丹利最新一期报告则预期2009年中期还有108个点的降息可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经济观察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